<

陈发琳:让参与公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在贵州安顺,有这样一个爱心公益团队。他的发起人,是一名憨厚的退伍兵。退伍后,他扎根他乡20度年,从一个人的公益坚持到一群人的公益,20多年风风雨雨,从来不曾退缩。如今,这个2015年成立的爱心义工社,已经有3000多人。这位发起人的名字,叫做陈发琳。

  陈发琳的故事,让人很容易想到一句读书人的箴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客观来讲,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对于“穷”的定义,已经多元化。什么算是穷?对于追求温饱的人而言,吃不饱肚子、上不起学是穷困;而对于那些追求更高远理想的人而言,可能手中有着百八十万,依旧觉得自己很穷。而对于陈发琳而言,在他的人生中,真正的穷困,是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们。为此,他放弃了可以更加优渥的生活,20多年如一日,将自己剩余的力量,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

  当参与公益成为一种习惯,个人的力量,就再也不显得微小。在公益事业上,人们从来都不看重你到底奉献出了多少金钱,反而看中在奉献的过程中,你的心意是否虔诚。对于那些寂寞的老人而言,一次探望,给他们带来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对于那些等着救助的学生而言,一本新书,带给他们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于温暖的感恩之心。20余年醉心公益,陈发琳的资金有限,但是帮助的人们,却不计其数。

  当然,若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那将取得更好的效果。陈发琳在自己坚持公益之余,组建了团队。将3000多人的爱心组织到一起,合理使用,帮助了更多的人。陈发琳从一个人公益到一个团体的公益故事,生动的诠释了,向善的路上,一股股汩汩爱心溪流,是如何通过时间累积或者数量累积的方式汇聚到一起,组建成可以翻天覆地的大力量的过程。

  公益的事业上,我们都可以是参与者。若你还没有太多的金钱,那么,不妨将时间奉献给公益事业,你会发现,我们能给别人带来更多的温暖;若是你已经功成名就,那么,不妨将更多的投资花费在公益事业上,你会发现,你投资出去的是金钱,收获的是心灵的丰满;而若是你能够在坚持公益的同时,带动周围人参与,你会发现,公益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符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