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安顺:崛起中的公益力量温暖小城


新华社贵阳1月19日电(记者罗羽)临近中国农历新春,56岁的失独老人潘发琴,收到了让她感动的特别慰问,一群身穿红色志愿服的志愿者给她送来了500元慰问金,并嘱咐她有困难找志愿者。

“多谢你们的关心,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自己长大的孩子。”拉着其中一位女志愿者的手,潘发琴泣不成声地说,有志愿者的牵挂关怀,即使一个人她也不觉得孤单。

潘发琴是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星光社区玉龙居委会的居民,多年前,她唯一的儿子因车祸去世,丈夫也在悲痛中离家出走十余年,留下她一个人独自生活。过去一年多来,除了政府部门逢年过节的关爱,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志愿者也多次前来慰问。

“这些老人普遍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关怀、需要慰问、更需要疏导,来得多了,很多人也认识我们了。”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常务副社长、创始人之一的陈发琳表示,爱心义工社联合爱心商家、社区工作人员在最近几天,先后看望慰问了61位失独老人、“三无”老人、城市孤儿以及特困家庭人员,为他们送去了新年的祝福。

“近年来,安顺市的公益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迅速成长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安顺市文明办副主任高开鹏表示,扶贫攻坚的大环境下,需要更多像爱心义工社这样的社会公益组织加入进来,传递爱心、派送温暖。

旨在传播爱心的安顺市爱心义工社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逐步发展壮大。为了将公益活动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爱心义工社还不断完善组织构架,组建心理辅导团队、搭建爱心禁毒银行……其关注对象包括失独老人、留守儿童、回归人员以及特困家庭人员等各类群体。

“我们几乎常年不间断地组织关爱活动,其中90%以上的活动我都会参加,全年几乎没有休息。”陈发琳说,他平时除了经营自己的武馆,倾注精力最大的就是组织、协调、参加爱心义工社的志愿者活动,很多时候还得把自己的收入“补贴”到活动经费中。

正是这样一种关爱精神和奉献精神,让陈发琳身边汇聚了一批“同道者”,并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和社会人士加入进来。

↑志愿者慰问现场

“加入爱心义工社,完全是出于共同的理念。比如,每次活动的捐赠物资和资金都直接由商家自己参与送到受慰问群体手中,很有意义。”为此次活动捐出1万元爱心款的建筑公司老板叶林说,爱心需要传递,也需要汇聚。

“过去一年,我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不少于60场,公益已经成为我生活的最大意义。”跟着陈发琳一起参加活动的56岁志愿者唐卫国表示,因从小受母亲日行一善理念的影响,他做了二十多年公益,甚至已连续十多年没有利用任何节假日出去游玩过。

近两年来,爱心义工社的志愿者从成立之初的100多人发展到了如今的1.2万人,爱心商家超过了1600余家,关爱人数超3万人次,不断为安顺这座小城增添温暖。

编辑:张池昱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