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陈独秀真正的死因!


揭秘:陈独秀真正的死因!

20世纪的中国,有一位至今看来仍令人唏嘘的人物——陈独秀。他一生狂浪,风流倜傥。青年时考秀才,去日本留洋;中年时创办《新青年》,执教北大;在风气大变、狂士辈出的民国初期,他号令“新文化运动”,将中国拉进了现代的大门。而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不能施展,文化救国的方略不得实现,就干脆去创办政党……其行为之奇特,非今天的文人所能企及。章士钊称他是“不羁之马”,鲁迅说他是门口竖着的大旗,可是,他似乎注定是个反叛者,斗转星移之间,成了世人眼中的机会主义者、投降派、叛徒、汉奸,关于他落寞的后半生,很多人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似乎寂寞地死在了异乡。

陈独秀是一个倔强刚烈的青年人,其幼年便失去父亲,由祖父将其养大成人,教育上,陈独秀的祖父十分的严厉,其祖父所使用的就是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甚至更为厉害的对待陈独秀,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陈独秀对于祖父的鞭打从来都是咬紧牙关忍过去的,从不曾掉一滴眼泪,甚至吭都不吭声,就这样到他长大以至于之后的老去,他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而且从来都是我行我素的性格。

旧势力对于陈独秀的极端仇恨以及相应的造谣诬蔑,影响了北京大学内一些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上层知识分子,他们也要求遏制陈独秀,如原先向蔡元培竭力推荐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的汤尔和与沈尹默,转而要求蔡元培撤销陈独秀的文科学长之职,而这种要求在客观上与当时反动势力欲革除陈独秀并驱逐出校,进而“整顿”北大的意图相吻合。这些人本来与陈独秀有私谊,并在北京大学内很有地位和发言权,他们态度的变化使得陈独秀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

1942年5月12日,陈独秀听信偏方,喝了发了霉的蚕豆花煮的汤,引起腹胀不适。13日,包惠僧来看他,他一高兴,吃了许多四季豆烧肉,夜里呕吐不止。此后,病情一日重甚一日,不见好转,最终在27日病逝。6月1日葬于鼎山山麓康庄,1947年由其子陈松年迁回安徽省安庆市重新安葬。

陈独秀死后,《时事新报》《新民报》发表评论说:“年轻时代的陈独秀,向偶像宣战,一种凌厉之气,不失为一个先驱者。”同时,文章也评价晚年的陈独秀,说他“究竟是一个操守者,因为我们还得到了他身后萧条的消息”。

图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