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州义门陈的形成、发展和经历的三次劫难


江州义门陈经过了三次大析家(劫难

第一次大析家是在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3年)时。是时,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几位大臣看到陈泰家朝野鼎盛,就上奏皇帝叫他们分家。是年七月初三日,皇帝下旨,派了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郡牧吕海、邑令穆恂、户曹刘献、湖口镇官范彬、会计使王大远等众官奉旨进驻义门陈监护析庄。第二年三月,议定分庄事宜,第15任家长陈度(义门最末一任家长)提议:把碎鸽和酒的那口大锅吊在义门堂屋梁上,让它自然落下,摔成几片就分几庄,每庄取一片锅铁,日后凭锅铁子孙相认。结果铁锅摔破成291片,就这样义门陈除47处大宗外,小宗分为291庄。所分田宅,计江南110处,楚地接壤91处,两直、川、浙、广、福,因官立产计90处,总计291庄,另外还奉旨私买43庄,列在分外。当时除留守在德安县义门火巷庄陈继通一支300多人以外,各房支派155支均按宋太宗编赐的 “知、延、守、继”等字号抓阄,分迁于江西、湖北、浙江、湖南、安徽、江苏、四川、广东、陕西、山西、广西、福建、海南岛、贵州、云南等十六省市所辖的198个县。属于自己份下的各处田庄,由地方官员送来全国通用“地经”以及各地行政手本,到该去的地方去安家落户。

第二次大析家是在“靖康之难”以后。公元1129年,即南宋初年,金将兀术渡江连破临南(杭州)、明州(宁波)追赶高宋,宋军在黄天荡拦击金兵48天。后金兵从九江上岸,践踏江州义门圣地,叛将李成带5000金兵,血洗义门陈。在此期间,义门裔孙陈郜,时号三将军,在岳飞军中15年,奋起抗金,忠义激烈,奋不顾身,因敌众我寡,殁于阵中。在这次金兵入侵江西的民族灾难中,义门陈的后裔,经过金兵血洗,义门故地已是空空荡荡,杳无人迹。当年留守火巷庄的陈继通、陈继圭的裔孙400余,除少数留在义门外,纷纷逃离故土。

第三次大析家是在14世纪中叶。当时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推翻元朝统治的大起义,著名的农民领袖陈友谅亦起兵反元。因江州(今九江)是义门陈聚居之地,陈友谅就将根据地建立在此。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9年),徐寿辉由汉阳迁都至九江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杀徐寿辉称帝,建都九江,拥兵70万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两军相持数年之久,陈友谅于鄱阳湖泾口中流矢全军覆灭。洪武五年,朱元璋对义门陈后裔进行残酷的报复,对江西义门陈后裔大肆捕杀,并将义门陈后裔远充南疆沿海为“胥民”和“丐户”,有的被逼飘流到海外的异国他乡。

今天义门陈后裔散布四方,他们在世界各地发展,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江州义门陈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民族的陈姓,溯其渊源:封姓宛邱,出自颍川,发于江州,兴于德安,上下延衍120余代。太湖陈姓就是从江西德安分迁过来的。

唐中宗年间,陈镶在泉州避乱期间,其五子陈伯宣与坐贬泉州的马总关系非常密切,马总贬期满后,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19年)赴任江州剌史,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2年),陈伯宣赴江州庐山访马总,见匡庐山清水秀,物产丰饶,闻名四方,就在庐山圣治峰下的龙潭埚隐居起来。至唐中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2年),陈伯宣之孙陈旺中进士第,被皇上封为德安知县,同年四月,陈旺置官庄于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艾草坪。陈旺就是江州义门陈氏的开派祖先。陈旺至四代孙陈兰,每代只一丁相传,至第五代陈青始生六子,繁衍至唐僖宗中和三年,全家达320余口。后家益昌,族益盛,不仅读书中举、朝廷做官的人多,而且家族和睦,已有15代没分家,一家竟有3900余人同在一起吃茶饭,可谓史无前例。宋至道二年(996)钦差大臣内侍裴愈奉旨赐书义门陈,但见义门陈“八百头牛耕日月,三千灯火读文章”的农耕规模和崇义尚文的文明景象,不禁大加赞叹,欣然泼墨题赠“天下第一家”。

“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这是宋真宗赵恒赐义门陈立义柱之联。北宋中叶,义门陈已达鼎盛时期,室无私物,老幼和睦相处。“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丈夫不信妇人言,农夫不怨耕田苦。”第三任家长陈崇创建东佳书院(早于白鹿洞书院50年),藏书、贴号天下第一,人才辈出,是岁登科及第403人,立家法33条,治家有方。百犬同槽而食,一犬不至而百犬不食。义门陈氏可谓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居最长、人口最多的大家庭,是世界家族史上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淳化四年(公元994年),宋太宗诏见义门陈第七任家长陈竞,赐一梨一鸽。陈竞当时就把梨吃了,太宗问竞为何一人独享,竞答曰:“陈氏永不分离(梨)。”陈竞把御鸽带回来,碎鸽和酒,合门3000余口共享皇恩。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宋仁宗赵祯下诏敕赠始祖:“一世祖陈旺为晋国公,二世祖陈机为燕国公,三世祖陈感为许国公,四世祖陈兰为吴国公,五世祖陈青为齐国公。”这是当时朝廷赐封的最高荣誉称号。一姓五祖受此殊荣,为中国家族史罕见。

太湖陈氏源流

太湖陈氏祖脉:太湖陈氏统属于江州义门,大多数人口都是从那里分迁过来的。

江州义门陈始祖伯宣公。伯宣生檀、檀生旺、旺生机、机生感、感生蓝,蓝生青。太湖陈氏均为青公后裔。

青公生伉、侍、仲、俛、伟、伸6子,6子繁衍的6大支族中,除侍公一支外,在太湖都有其后裔,伉公之后有守通、延福、身先。其中仲公一支人口最多,仲公之后有崇公、让公、和公、龚公几代,龚公生四子,为继钊、继镗、继钟、继铠,第一次大析家就是从这一代开始的。

人口及分布:据嘉佑八年《陈氏宗谱》记载,第一次大析家直接拈阄从江西分迁到太湖的是仲公支下的公迁和俛公支下的守通两支人,但第二、三次大析家和后来陆续从别处迁至太湖的则有很多支系的人。如伟公、伸公后裔分别从怀宁、望江迁居到了太湖。当时拈阄的仲公后裔——龚公之子:到湖口留市老大继钊、到永丰的老三继钟、迁鄱阳的老二继镗和老小继铠兄弟四人,后来都迁居到了太湖。老大继钊之后裔有伯祥公、福海公、福二公、仲顶公、添富公等,现分布在徐桥、小池、新仓、北中、耿家、牛镇、赵河、黄镇、辛冲、寺前等地。老二继镗,从江西鄱阳西庄迁到太湖后,居义树庄,现已知有俊德堂一支在佛图乔麦寨一带,人口380人左右,另本县小池陈施弄有350人、望江赤湖和良泉分别有8000人、1000人也是继镗公后裔。老三继钟后裔分布情况不详。老四继铠之后裔有普兴公等,普兴公从江西鄱阳黄金山庄迁到太湖后,现已知有马龙杨家和黄岗陈岭(属奉先堂),另有北中沙河、晋熙岔路、花园沙坝、城西芭蕉、徐桥、大石、佛图乔麦寨等地均有继铠公的后裔,人口达到万人(望江良泉和岳西店前亦有分布)。到现在全县陈氏约有30个支族,30000多人,成为全县的第二个大姓。

迁湖的分支祖先:道义、普兴、海道、辛甫、敬祖、全恩、子成、添富、福二、福海、福清、云二、宗先、伯祥、郗良、郗范、仲顶、仙八、仙九、延福、守通、元普、应龙、真一、真二、真三、真四、文让、宗义、志成诸公。

陈氏各地望堂号(州郡号):有颍川、东海、庐江、汝南、河南、冯翊、下邳、武当、广陵、新安、京兆。堂号(族号)多达50种,有建业堂、德星堂、义门堂、奉先堂、敦睦堂、世德堂、俊德堂、忠节堂、树德堂、报本堂等。陈氏祠堂对联:义聚三千九百口人间第一,庄分七十二郡州天下无双;三千门内同居第,五百年前共造家。

堂号举例:

奉先堂:据宗谱记载,元末明初,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陈友谅兵败之后,继铠(八十二世)之后裔普兴公从鄱阳黄金山庄迁至太湖县七里山(黄岗陈岭),后随着人口的繁衍,有一部分人迁至杨家村(现属寺前镇安仓村),现传已传22代,人口400余人。原派有:普、绳、昌、前、举,祖、仲、忠、尚、加,蕃、万、世、永、荣,开、道、彦、声、华。新派为:源、洪、从、舜、族,功、茂、启、贤、良,礼、乐、文、儒、显,诗、书、甲、第、长(此支现已传至新派“洪”字派)。奉先堂已于同治九年、光绪二十六年、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99年四次修谱,位于黄岗陈岭的陈氏宗祠现仍保存完好。家训有十二则:敬祖先,睦宗族,训子孙,肃闺门,速安葬,敬师长,重嗣继,慎交游,和乡邻,慎嫁娶,恤孤残,行义举。

世德堂:迁湖始祖为道义公(又名天贵公)(继铠公十五代孙),属仲公后裔继铠公支下,元末明初战乱时随恩师赵文衡偕八姓之友(即陈、刘、宋、张、董、李、何、彭)从鄱阳黄金山庄共赴熙湖,托迹无相寺,以读书为荣。公生四子,长富江、次富海(富海一支后迁至望江赤湖)、三富潜、四富源。江、潜、源后裔现分居于岔路、花园、徐桥,岳西店前亦有人口分布。县内人口约有——。此堂已六修支谱。家规十二条,为敦孝悌、尚诗书、正宗脉、行节吊、勤耕织、惩暴戾、戒赌博、崇节俭、急国课、杜盗贼、禁诘讼、严赖抵。原派:道富聪文子,万希以嘉国,兴贤庆吉从,世代显谟烈。新派:盛大与昌明,发祥全在德,孝友达家邦,永传为典则。后派:忠义简册扬,耕读裕后长,光前昭祖泽,楷范术流芳。


源自:义门陈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