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不停 播爱不止——记最美爱心义工陈发琳


  陈发琳,男,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副社长,原籍云南镇雄人,17岁那年入伍到贵州安顺,便与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第三届最美安顺人、获贵州省第五届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2016年中国“好人365”上榜封面人物。

1669440380117067.jpg

  “干儿子”——30个孤寡老人最后时光的依靠

  6月7日,高考日,陈发琳像往年高考期间一样,与安顺爱心义工社的志愿者正在为高考学子爱心服务,中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孙玉珍去世了。被儿女遗弃后,孙玉珍与老伴生活极其困难,陈发琳干脆就认他们作干爹干妈,尽起儿子的义务。这个电话让陈发琳心中很难过,多年的帮助已经让他对老人产生了母子般的感情,他真想立即赶去处理老人的后事,可一时半会又不能脱身。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他又接到电话,因为孙玉珍儿女失踪,社区工作人员只好简化手续,马上火化处理后事。他为自己没能到现场送老人最后一程感到深深的懊悔和遗憾!

  孙玉珍是陈发琳众多干妈之一。说起陈发琳自认干儿子的事情,还得说他发起的一项爱心活动。24年前,一个身边失独家庭和“两参”老兵的暮年遭遇,让善良的陈发琳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他针对与他们类似的情况发起了两个志愿服务活动——“爱心之家”和“战友之家”。他走进老人们简陋的住处,和他们亲切攀谈,在帮扶过程中,自愿认老人们为“干爹干妈”,这一认,他就有了30个干爹干妈。逢年过节,他总是带着衣物食品看望他们,有时间就去和他们聊天,想法化解他们心中的孤独和郁结。24年来,陈发琳在“干爹干妈”家过了21个春节,这些“干爹干妈”都是陈发琳长期关爱的孤寡老人。说起“干儿子”陈发琳,安运司无儿无女的抗战老兵王克定夫妇说:“虽然我们现在眼睛看不清了,但只要听到脚步声,我们就能叫出他的名字。”今年,王克定老人91岁了,陈发琳帮老人送米送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陪老人过生日,让老人度过了一个终身难忘的生日。

  孩子们的榜样,德行如一的好校长

  早在当兵时期,陈发琳随部队到一个农村慰问孤寡老人和儿童,当他看到村中孤儿无依无靠贫困交加,受到的震撼让他很有触动——以前觉得自己可怜,世界不公平,可自己还有爷爷奶奶,还有一个家可以牵挂,而这些孤儿什么都没有。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多么羡慕别人家的天伦之乐,每当自己受到欺负挫折,他多想有人扶自己一把,多想有个肩膀靠上大哭一场啊。想到这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自从有了这个决定,陈发琳接下来的几十年便与公益事业牢牢地连在一起。在部队领导关心指导下,他和战友们成立了“学雷锋服务队”,与宋旗镇养老院、安顺福利院达成共建帮扶,只要有空,就和战友们去看望老人、孩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陪老人聊天,陪孩子游戏,让老人们度过温馨、愉快的晚年,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退伍后,陈发琳选择留在安顺,使“学雷锋服务队”保留下来,并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1997年,陈发琳创办跆拳道学校,与安顺聋盲哑学校结对,时常让孩子们互动,组织学员与家长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养老院、福利院是他们常去的地方。2001年,他出任安顺顺时中学常务副校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实行助学、奖励。

  罗仕优三姐妹,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成为了孤儿,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不仅生活上没有保障,上学更是成为了一种奢望。在了解到三姐妹的实际情况后,陈发琳在爱心义工社里发起了一次帮助三姐妹的爱心行动,不仅让三姐妹在精神上有了依靠,还为他们找到了帮扶企业,让她们安心读书,通过获得知识来改变命运。如今,像罗仕优三姐妹一样的15个人都通过义工社都得到了爱心企业的帮助和关怀。

  一颗爱心的种子,播出覆盖沙漠的绿洲

  陈发琳的默默奉献,影响了身边许多朋友。2015年3月,他组建了“爱心义工社”,在安顺市文明办、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开展了“爱心之家”“战友之家”“心灵驿站”“暖冬行动”“大手牵小手”……一系列的公益活动,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2016年的“暖冬行动”,3000余人参与,受益群众20000余人,引起轰动。三年多来,他们发起460多场大型公益活动,走过安顺所有大街小巷和62个乡镇,300多个自然村寨,累计为60000多人次困难群体送去温暖,共支出折合人民币800多万,为700多位重大疾患提供救助,与41户失独家庭和19位孤儿建立长期帮扶关系。衍生出“爱在安顺·情暖万家”“志愿安顺”“爱心(失独家庭)互助”“中国瀑乡·安顺人好”“安顺好人”5个工作室,以及“爱心公益协会”“快乐公益协会”“关爱公益协会”三个分支机构。这些工作室和协会涉及禁毒、无偿献血、访贫问苦、社区服务、心理疏导、支教、环保、消防宣传等方方面面的公益活动。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他组织了“诚信爱心商家”“瀑乡好人”“瀑乡好孩子”等荣誉评比,创建了“爱心早餐”“老实月饼”“众邦月饼”等公益品牌。

  依托安顺学院心理专业的辅导,爱心义工社成立了“心灵驿站”,与安老师心理咨询站合作的“失独家庭关心报告”,荣获贵州省金奖,全国三等奖,他本人也荣获“最美安顺人”称号,第五届贵州道德模范提名奖、更荣登“中国好人榜”。爱心义工社对安顺的社会风尚引领,精神文明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注册成功后,公信力大大提高,在相关部门和法律允许的框架下,合法开展工作,不募捐,不收会费,全部公益支出均来自爱心商家,使得义工社的管理和壮大得到合理有序的成长。

  面对受助对象的感谢,他说:“不要谢我,要谢就谢政府,……实在要谢,就加入我们吧,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他的身边。截止到2018年7月,爱心义工社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3600多户爱心商家入驻,322个自由团队,23000多名社员的公益平台。不但在安顺所辖的县区建立分社,还延伸到部分村居,并在吉林、辽宁、新疆等7个省建立了“安顺市爱心义工社服务部”。他们的经验和成绩引起社会好评和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政府网相继报道推广,省内外公益人士纷纷前来向他们取经。

  耽误了青春,却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爱心义工社成立短短三年多,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的物、款合计800多万,全部用到困难群众身上,这是个了不起的数据。这是团队支出,而陈发琳用在公益上的个人支出,却是“记不清了”。的确,自1997年开创跆拳道学校开始,这二十多年来的辛苦打拼,没留下余款。而今,为了公益事业,他耽误了自己的青春,至今依然单身。

  丘比特的神箭曾经射在他的心上,可是,为了心中神圣的公益事业,他失去了机会。在安顺工作生活的期间,他谈过女朋友,可是,陈发琳陪女友的时间少得可怜,就连女友的母亲来安顺“审查”未来女婿时,他都还在为来安顺观摩志愿服务的贵阳考察组介绍工作情况,把女友的母亲晾了一下午。结束工作后,陈发琳驱车二百多公里前去女友家赔罪,但还是遗憾的没能挽回这段感情。

  陈发琳对公益、对别人侠肝义胆,出手不计得失,对自己却是吝啬,穿着朴实,极不讲究,身上的衣服,从不超过三百元。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他说,“我从小不相信别人,脾气暴躁,做公益后,让我充实,懂得感恩,把我从一个愤青锤炼成处变不惊的大叔,值!”爷爷奶奶相继过世后,他更无羁绊,一心一意把安顺当成自己的家乡来热爱,全身心扑在安顺的公益事业上。在有人为他的孤独表示忧心时,他却说:“在安顺,我有30多个干爹干妈疼我,有30多个家可以牵挂,我是天底下最富裕的人。”

  这就是陈发琳,一个把自己的一身用在公益事业上的人,他朴实的人生散发出了人性的光辉!

作者: 编辑:王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