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爱心义工社的发展经验推广!
2015年3月明确不收会费和不组织募捐的市爱心义工社在成立之初,认识的人都说这个社团“存活”时间不长,当时是规模小、内部矛盾严重的弱小团队,同时受部分公益组织的误导、自身成长条件限制、自身公信力不够、活动不规范和身份不合法等社会现象的影响,团队缺乏凝聚力,发展非常困难,因缺乏资金、执行能力弱和缺专业人才指导,有很多好点子和公益项目都“胎死腹中”。
整合资源全社会参与
4月加入市志愿联合会后,按照政府机制明确指导思想,健全宗旨、性质、目标、责任和要求等体系。发起活动要报批,首先报具体的实施和执行方案,规范活动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和严把政府准入制原则,经过项目评审通过方可实施,执行过程中把人道主义公益、慈善行为和志愿服务区分清楚,还要设监督和评估总结人等。由政府指导协调,从而在消除矛盾和解决问题方面,成功率提升了99%。基本达到即时处理的服务效果。
规范服务,没有管理二字
团队发展按照商业智慧运行模式进行创新,借助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力量和爱心企业营运等的经验来推广,解决突出问题同时,把对象发展变成自身骨干,帮助很多具有创新性思维,处于成长期的社会组织发展起来,并且共同努力消除政府行为覆盖不到的需求盲点和消化难点,在化服务过程中把好的政策和声音传递给千家万户。
2016年4月在市文明办和市计生协会的帮助下入驻星光社区,联合社区成立了“星光之家志愿服务部”之后,安顺除个别群体外,正规合法的爱心公益组织和省内外200多个行业协会和我们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公益资源共享,我们的二级团队通过1+N分类成立模式发展至300个(爱心社的每位副社长和副秘书长都带有自己的团队,所以爱心社内部分歧基本为零,各自按照各自的意愿开展活动,团队之间组织大型活动互相支持,形成上下联动,爱心社把握好主导和宣传口径,成立党支部监督执行),志愿者1.8多人,常年开展济困、助残、扶老、助孤、支教、防艾、禁毒、计生、环保、消防宣传、创文、邻里守望、家庭教育、暖冬、拥军、会展、心暖心、心理干预和未成年人教育等有人情味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达25万小时以上,帮助了无数有困难的人。志愿服务的领域除应急救援外,基础的领域应有尽有。目前已经不再接受团队和个人的加入,致力转型为服务社会的志愿服务组织。为此在安顺市文明办、市团委以及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携手市爱心商会、爱心协会、义工协会和快乐公益协会等大型公益组织,在明确消除百姓与政府的屏障、拉近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距离、协助社区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等工作思想方针的指导下,把近三年不懈努力探索和发现得到的经验面向全社会推广。
奉献爱心从源头教育开始
有需要我们“扶上马、送一程”社会公益组织,我们按照志愿1+1复制公益组织模式,传播我们的发展经验,复制我们全套资料给你们,协助解决资金、场地、项目规范、骨干培训和公益事业推广等问题,并且帮助认证注册及得到政府的认可等志愿服务。便于你们安心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
组织认可是关键
文图:爱心社 编辑:李霞 审核发布:陈发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