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汐炜医生:
双相障碍,不论是躁狂状态,还是抑郁状态,再或者是混合状态,治疗目的都是症状消失,同时又能预防复发。
双相抑郁发作时是否使用、如何使用抗抑郁药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所以导致现在有些医生在治疗上,绝对的不用抗抑郁药,其实这么做并不科学。
有数据显示:抑郁发作患者(这里包括单纯的抑郁发作和双相抑郁发作)处于急性发作期时,情绪极度低落,具有明显的消极和自杀观念,导致自杀观念和行为的发生率达到25%-50%,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抑郁症状,自杀死亡风险极高。
那么,抗抑郁药,到底用还是不用?我找到的答案是:可以用。但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能单一使用抗抑郁药:既然我们明确知道抗抑郁药有可能诱发躁狂发作,而躁狂发作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所以,在患者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时,可以使用抗抑郁药,但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情感稳定剂(以碳酸锂为首选),除此还可以选择单纯了电休克治疗。
二,对于有严重的躁狂发作病史的,或者快速循环或混合病史病史的,最好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即使是与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应用也不作为推荐。
三,对于双相抑郁患者,倘若急性期经有效治疗已经控制症状,摆脱自杀风险,那么,在维持期时一定要有逐渐减停抗抑郁药物的观念,否则很容易引起躁狂发作。
四,最好避开一些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药物,如SNRI类,这时可选择强度稍弱,单一受体的SSRI类。
双相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具有发作性,与精神分裂症相比,虽然其有中间缓解期,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中间的缓解期极为短暂,所以,临床统计,治疗2年后患者达到功能痊愈的个体不足50%,大概有40%的个体要频繁的经历抑郁或者躁狂的发作。而这两种状态,无疑都会导致患病个体或者周围人带来伤害。
导致双相障碍复发的可能性因素:
1、个体因素:研究发现,这些人群更容易复发导致疾病迁延。包括发病年龄较小、频繁发作的、伴有精神症状或其他精神疾病的。
2、药物因素:这里更多指的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的个体,还有就是题主所说的,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持续应用抗抑郁药物的,会导致诱发躁狂的转相。
3、周围环境频繁出现状况,导致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之下的个体,更容易导致反复发作,影响社会功能。
综上,双相抑郁的患者不能用抗抑郁药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只要我们做到多观察,谨慎,还有遵循我上述的注意事项,就能使疾病得到控制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诱发躁狂发作的风险,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问题。
邵辉心理学:
双相抑郁症,或称躁狂抑郁症,是一组以严重的情绪变化为特征的疾病,或称为躁狂发作的抑郁和高能量阶段的混合。情绪、精力和工作能力都有不同寻常的变化。双相抑郁症的症状很严重,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受损、工作或学业表现不佳,甚至自杀。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双相抑郁症。双相I型抑郁症指的是一个人经历了至少一周的躁狂发作,可能也可能没有经历抑郁症。双相II型抑郁症指的是当前或过去的轻躁发作,这是一种稍微不那么严重的躁狂,也指当前或过去的重度抑郁症发作。
躁狂发作是指情绪异常高涨或易怒的一段时间,包括能量水平异常升高,并持续至少一周。此外,躁狂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与正常行为不同的变化,包括自尊的突然膨胀、对睡眠的需求减少、变得更健谈、更容易分心,以及参与一些可能带来痛苦后果的活动(赌博、大手大脚花钱、轻率的性行为)。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支持使用不同的传统药物来治疗双相抑郁症,包括情绪稳定剂(如碳酸锂和丙戊酸盐)、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躁动和精神病,这是经常发生在急性躁狂。镇静催眠药是处方的严重失眠,经常伴随躁狂以及日间管理躁动和焦虑。尽管抗抑郁药物不被认为是双相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而且可能有引发“躁狂”的风险,但仍有很大比例的双相抑郁症患者必须依赖抗抑郁药物来控制抑郁的情绪波动。
抗抑郁药不推荐单独用于双相抑郁症的治疗,也没有发现与情绪稳定剂相比有任何好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阿立哌唑)比抗抑郁药更受欢迎,因为抗抑郁药在双相抑郁症中缺乏疗效。
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
双相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增强药物依从性、帮助患者在出现更严重症状之前处理复发性抑郁或躁狂发作的警告信号,从而潜在地降低复发风险。一项关于双相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与药物治疗结合的随机研究综述表明,辅助心理治疗可降低症状严重程度并改善功能。
家庭治疗和人际治疗在预防急性躁狂或抑郁发作后复发方面最为有效。
认知行为疗法和群体心理教育是稳定期预防复发的有效策略。强调药物依从性和早期识别情绪症状的心理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在预防躁狂复发方面更有效,认知和人际方法在预防抑郁复发方面更成功。
据有关机构统计,每年大约有570万美国成年人患双相抑郁症,占18岁及以上人口的2.6%。双相抑郁症通常发生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早期。然而,有些人在童年时期就出现了最初的症状,有些人在晚年才出现症状。双相抑郁症是典型的慢性疾病,需要终生管理。超过90%的人有一个单一的躁狂发作将继续有反复发作的躁狂或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通常不被认识,人们可能要忍受多年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事实上,目前患有双相抑郁症的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生病了,或者需要治疗,他们会抗拒治疗。然而,考虑到双相抑郁症患者的终生自杀风险至少是普通人群的15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注:双相抑郁症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配合治疗,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我说精神:
不是不用,只是不推荐使用。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本身就是两种相反的心境——情感高涨的躁狂与情感低落的抑郁交替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而双相抑郁的患者在使用抗抑郁剂的时候是很容易产生转燥现象的(由抑郁发作转化为躁狂发作)。尤其是双相Ⅱ型——满足轻躁狂诊断和抑郁发作诊断,如果抑郁发作时使用抗抑郁剂,更很容易转化为轻躁狂。
其实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是否使用抗抑郁药物,在医学界一直也存在着争论,甚至临床研究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国的双相障碍治疗指南中也给出了抗抑郁药物在双相障碍中的使用原则。
抗抑郁药物不适用于快速循环发作,混合发作或有严重躁狂发作病史的患者。除非首要治疗选择经反复调整无效。
急性期已经使用抗抑郁药物,进入巩固期/维持期阶段建议逐步减量。
SSRI(帕罗西汀除外)和安非他酮推荐作为首选抗抑郁剂,与心境稳定剂合并治疗急性期双相抑郁发作。
文拉法辛和三环类等去甲肾上腺素选择性高的抗抑郁剂,因存在更高的转燥风险,一般不做推荐。
虽然指南上已经做出了上述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原则,但是指南的知道作用还是要精神科医生自己掌握的,我的观点是如果患者的抑郁症状已经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应该使用抗抑郁剂,可以加强观察,一旦患者出现转燥的倾向,就要立即停服抗抑郁药物。
虽然大部分精神障碍疾病都不会出现生命危险,但是如果出现生命安全危险,保障生命安全一定是第一位的。其实我们还有一种选择治疗患者的顽固轻生念头,就是我们的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已经十分成熟的物理治疗手段,不管单项还是双相的抑郁发作都是无抽搐电休克的绝对适应症。尤其对于顽固轻生的患者,无抽搐电休克可以快速的缓解患者的轻生念头。而且是相对无副作用的,只是可能出现暂时的瞬时记忆力减退现象,不用担心,一般2-3个月内就完全恢复了。
双相Ⅰ型——重躁狂重抑郁的药物推荐中,最新的加拿大治疗药物指南给出的一级推荐的药物主要有:喹硫平、奥氮平、锂盐+拉莫三嗪,奥氮平+氟西汀。这其中奥氟合剂(奥氮平+氟西汀)是目前公认的双相抑郁治疗最有效的联合药物组合。
双相Ⅱ型——轻躁狂重抑郁的加拿大治疗指南给出的一级推荐只有喹硫平,二级推荐的药物也主要是锂盐、拉莫三嗪、双丙戊酸盐的单用或者联合应用。
因为双相抑郁容易转燥,所以治疗最好还是在院治疗,方便医生观察患者情绪上细微的变化,决定是否需要马上停用抗抑郁药物。而所有的双相治疗当中,包括双相躁狂的治疗中,心境稳定剂的应用都是必不可少,并且尤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