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繁华摇落寒星,当喧嚣叩醒黎明,当电话穿越恐慌的现场,当警车拉响平安的笛声,那一刻,我在现场,我是一名女民警。
从警3年,荣立三等功一次,先后获得省市冬春火灾防控工作突出个人、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今年五四青年节,以李燕琼名字命名的“燕子警务室”正式揭晓。这一天,她同时获得全市五四青年奖章的荣誉称号。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刀子嘴,豆腐心!”在群众眼里,这位标准的女警范儿,象“春燕衔泥”般“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真心、爱心、关心”的“三心”工作法,打造“民警认亲、邻里结亲、社区一家亲”的“三亲”平安社区,赢得辖区群众6000余人的一致赞誉。
去年11月18日凌晨,风高夜黑,雨天路滑,能见度低,安顺城区老十字下坡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警在处理现场,现场围观人群较多,李燕琼带领3名警辅人员赶到事故现场维持秩序,避免意外发生。
突然,一辆失控的小轿车疾驰而来,冲向事故现场。一瞬间,眼看刹车失灵的小车就要撞上围观的人群。“危险!”情急之下,李燕琼大喊一声,挥动着双手连同身体,一把推开身后的群众。群众安全了,她被飞速飙来的小轿车撞上挡风玻璃,反弹落在出事车辆的一侧。此时的她,使劲睁开眼睛,努力保持头脑的清醒,在车辆遇到阻力缓冲的同时,用一只手吊住车门,另一只手紧急拉住手刹,车辆滑行40多米后停住。险情排除后,李燕琼挣扎着试图站起来,被后面赶来的同事搀扶住,她只问了一句“群众怎么样?”就昏了过去。
这次交通事故中,李燕琼受伤最重,只有两名群众轻伤。受伤住院期间,她还拖着虚弱伤痛的身子,前去看望另外两名受伤群众。
“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面对同事们关切的问候,她坚强而乐观的微笑着。伤情尚未痊愈,李燕琼就一瘸一拐出现在入户调查的走访路上。
2年走访2000户
东街社区地处安顺城区中心,繁华的商业街,破旧的历史文化老街,新旧交替,重点单位众多,流动人口密布,社情复杂。
2015年初,刚刚入警的李燕琼就担任东街社区警务室民警。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治安复杂局面,这个倔强的“丫头”片警在沉思之余,没有退却,而是选择“潜伏”下来,选择在“问题中发现问题,问题中查摆问题,问题中破解问题”。带着问题,她东家里长,西家里短,嘘寒问暖,用真情点滴温暖着百姓的心,构建着和谐的警民关系,暖化着现代都市“老死不相往来”日益生疏的邻里关系。
“跑断腿杆子,磨破嘴皮子,记坏笔头子。”两年社区民警工作,入户走访调查2000余户,回忆起当初的酸甜苦辣,李燕琼至今记忆犹新,就是这段群众工作基础,她破解社区警务三级网格的陈旧机制,创建每周“对一次进度、找一次问题、做一次整改”步步为营的
“三个一”网格推进法则,总结了入户调查察言观色的“进门看鞋、上桌看筷、交谈看颜”的基础信息采集“嘴勤、手勤、腿勤”工作方法。
自“三个一”网格推进法则以来,东街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支愿治安巡逻队3支,居民小区的物管保安队伍也成为社会治安防范力量的有机补偿。李燕琼根据自身女性优势,针对辖区历史文化老街消防安全日益凸出的隐患问题,组织社区离退休老大妈,组建一支“东街大妈”的巡消一体化队伍。组建一年以来,东街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仅有的一起火灾也消失在初起火灾的萌芽状态。2016年,在群众安全感测评中,东街派出所群众安全感提升至100%,实现城区派出所历史性的突破,李燕琼的社区警务工作功不可没。
“我要把有限的青春献给无限热爱的社区警务工作。”面对舍小家为大家的社区警务工作,她一脸释然。
三地亲情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她一眼”,让她一次“爱个够”的爱人,远在百里之外的省城贵阳服役。平时,夫妻聚少离多,只能在微信中持续“我的心到了”、“我的心领了”的微爱情,家里还剩下年迈体弱多病的公公和四岁的儿子。
“老公欠我太多了,我欠儿子太多了......”说起儿子小潼潼,“骄傲”的母亲掩饰不住对爱子的愧疚,眼圈红了。她记得儿子两岁时,深夜十二点,辖区发生警情,她迅速赶往现场。儿子当时感冒发烧,哭闹不已,措手无策的公公最后想到一个办法,用手机视频连线出警路上的李燕琼。看着儿子红通通的高热脸蛋,处警后的她跑进洗漱间放声大哭......从那以后,亲情视频连线已经成为一家三口的“三地亲情”,无限延伸。
这个周末,李燕琼值班,已经担任东街派出所副所长的她,深夜带领巡逻队员,行走在东街社区的大街小巷。当她路过自家楼下,习惯性的抬头仰望自家窗口,懂事的儿子没有睡觉,他打开家中所有的灯,伫立在窗口,他知道:警察妈妈点亮着百姓心中那盏灯!
【作者:曾安邦 袁知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