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卫萍:用爱心温暖亲人 以行动诠释孝道


王卫萍,女,1985年1月13日,黎族,中共党员,现担任扁担山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主任,卫生与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人。

  家庭生活对王卫萍就是一种人生的考验,让她在困境中艰难前行,一个弱女子,经历了世界上的许多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一日复一日,强压内心的孤苦,工作上尽职尽责,家里尽心照顾年迈的老人,对家庭不离不弃,披心戴月的苦力支撑,王卫萍用她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筑起爱的港湾。

  一场没有婚纱的婚礼

  2011年12月12日,对于王卫萍来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那一天,她与相恋多年的男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没有婚纱,没有戒指,没有新房,没有酒席,这是一场简陋的婚礼,唯一与其他婚礼相同的是,新娘新郎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那一年,由于男友的爸爸患上了直肠癌,她和男友背着公公往返医院治疗,四处求医,短短一个月,不仅用光了两人积攒准备结婚的钱,还有向亲戚朋友借的钱,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欠上了沉重的债务。她虽是未过门的媳妇,却早早履行了一个儿媳的职责——跟着一起照顾公公,一起肩负起这个家庭沉重的担子。在男友一家困难时刻,面对家人的反对和别人的不理解,她没有选择离开,为了能更好地照顾老人,她毅然地选择与男友结婚。为了节约开支,她放弃了世俗的婚俗,与男友举行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婚礼。

  2012年3月,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诞生了,可是家庭沉重的压力使得丈夫不得不常年外出工作。本应该是在月子里需要他人悉心照顾的的女人,却扛起了一个照顾家庭的重担,一边照顾生病的公公,一边照顾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在孩子四个月的时候,公公离开了人世。婆婆陷入了悲痛之中,精神一蹶不振。她一边照顾安慰着婆婆,一面又要照顾幼小的孩子。

  慈祥的母亲 孝顺的女儿

  2012年9月,产假结束,她安顿好婆婆,带着孩子回单位上班。公婆家在贵阳市观山湖区,而她却远在安顺镇宁上班,她只能在外租了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这间没有任何装饰的小屋,凝聚着一个普通母亲拳拳爱子之心,陪伴着孩子走过快乐的童年。每天早晨,她总是早早的起床,喂饱孩子,再将哭闹着的孩子含着眼泪交给外婆照管,然后匆匆赶到单位上班。简陋的生活条件以及长期的营养不良,孩子七个月大时感染了支气管肺炎,在医院足足呆了一个月。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她整日整夜不能合眼,静静地守在孩子身边,握着孩子的小手,抚摸着孩子的小脸,孩子笑了,她便笑了,孩子哭了,她依然笑着哄着孩子。孩子的一笑一颦,都牵动着王卫萍的神经。

  2012年12月冬天,母亲突然大病住进医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上班,晚上陪护,给老人做饭送饭,还要照料孩子。一连多天奔波在家和医院之间,母亲看着身心疲惫的女儿,心疼得直掉泪,但她依然用她灿烂的微笑安慰着母亲,默默地尽着作为女儿的孝道。

  她还有一个84岁高龄的奶奶,下肢残疾,常年在家,行动不便。她经常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去陪老人家聊天散心,给老人洗洗衣服,洗澡泡脚修指甲。老人由于行动不便,一直用便盆,她没有嫌弃脏臭,悉心的照顾。对奶奶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个人爱好都熟记在心,从来没有因为忙而怠慢了对老人家的照料。奶奶上了年纪,经常生病住院,王卫萍只要有空就守在病床前精心照顾老人,给奶奶喂水喂饭、整理卫生,直到奶奶康复为止。

  山村老人眼中的好闺女

  因工作性质,王卫萍长期扎根农村,她对那片土地、那山、那水和那里的人有着深深的感情。

  虹映村红运组86岁的廖永珍老人常常念叨着她。老人身患残疾,眼睛几乎失明,无手指,女儿出嫁以后,无人照顾,她就担起“女儿”职责,经常看望老人,送米送油;老人吃水困难,她每次去都要把水缸里的水加满。

  播以郎组85岁的王芳珍常常念叨着她。2016年3月19日,王芳珍老人家里发生火灾,她及时赶到现场救火,及时送去棉被衣物、粮油等生活用品,并把老人临时安排住进了村活动室。

  播以郎组韦兴芹老人常常念叨着她。老人的儿子马发春外出打工出车祸死亡,媳妇外嫁他乡,留下六岁的儿子马杰由老人照顾,马杰上幼儿园,祖孙二人靠捡垃圾为生,得知情况后,她及时向领导汇报,申请帮助解决祖孙俩生活困难补助金。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山村老人的眼里,她是一个好闺女。

  王卫萍,一位普通的女人,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她用她那颗善良的心照亮着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她帮助的人。(安顺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