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兴英作客中国文明网联盟贵州站
中国文明网联盟贵州5月28日消息 5月25日下午,贵州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外宣办(省互联网信息办)、中国文明网贵州站、金黔在线、贵阳新闻网、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贵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腾讯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雷锋妈妈肖兴英:十余年如一日收养孤残幼儿”微访谈,被媒体称为“爱心大使”的肖兴英与广大网友进行了互动交流。 十余年如一日 收养孤残幼儿
离贵州省安顺市城区不远的安大厂旁有一个特殊“家庭”,“家庭”主人是一位名叫肖兴英的49岁农村妇女,她以不一样的积善行德方式,助养一个又一个被父母遗弃的残孤弃儿。自2001年建院十余年至今,共接收残孤幼儿60余人,这些残孤儿童分别患有智残、盲残、聋哑、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疾病,大的十余岁,小的几个月。肖兴英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这些孩子。
10多年来,在民政部门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医护人员、支教老师和社会各界的热忱帮助下,她本着服务为怀,慈善为主的宗旨,任劳任怨,精心呵护,给这些儿童健康维护,有部分已转变为身残志不残的青壮年,现有外出务工人员7人,有部分转变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当前,在安顺市开发区实验小学读书的有5人,有部分孤残儿童正在接受支教老师的启蒙教育,其余太小的也在接受精心养护……十余年如一日,“雷锋妈妈”肖兴英助养了一个又一个孤残弃儿,她始终坚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无悔的青春照亮这群特殊孩子的今天和未来。
希望他们能有个归宿,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hljgz说: 我们知道,其实你这样做是替这些孩子的生母尽责,面对社会上时有遗弃婴孩的现象,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肖兴英答: 希望现在的这些丢弃婴孩的父母能够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生命体,不应该随意的丢弃他们,也希望通过我的行动,让更多的人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能够更加的理智,不要随意丢弃自己的孩子。
coco-使劲攒钱说: 有没有想过这些孩子以后在社会上靠什么生存?肖兴英答: 从小就会让他们学习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力,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得生存。
李水明说: 肖妈妈,这些孩子的教育和未来你是如何打算的?在助养这些孩子的过程中得到过其它支助吗?比如说政府或其他好心人?肖兴英答: 只要他们想要读书,我都尽可能的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在助养的过程中,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会给孩子们带来书本,食物或者衣物。
赵研说: 您在帮助这些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受益是什么?肖兴英答: 最大的受益是得到了孩子们的尊重与喜爱,把我当成亲妈妈来看待。
鸿祤_Virgil说: 肖阿姨,我很佩服你这样的善举。我想问一下,民政局目前给予的支持足够维持孩子们的生活、 治疗吗?你需要更多的社会援手吗?肖兴英答: 在生活上市足够的,但是在治疗上,因为很多孩子需要一直接受治疗,所以在治疗费上一直是我们很紧缺的问题,当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网友和社会爱心人士对这些孩子给予帮助。谢谢了。
清然说: 第一次收养孩子的时候,亲人和周围的人是怎么看待的,您是怎么说服他们的?肖兴英答: 周围的人都很不理解,觉得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但是,我觉得做人,就是靠一个良心,只要做的事是对得起良心的,就不在乎周围的人说什么。
搜搜贵州说:您最大的梦想是什么?肖兴英答: 最大的梦想是这些孩子都能有个美好的未来。
访谈中,肖妈妈一直强调,不需要这些孩子有什么回报,只希望他们能有个好的归宿,能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将一如既往做好这份慈善事业
肖兴英以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与众不同的扶孤助残行为唤起了许许多多人的爱心,社会各界好心人纷纷为寄养中心的孤残儿们捐款捐物,甚至帮助改造孤残弃儿们的生活环境。肖兴英表示,只要身体好,她将一如既往做好这份慈善事业,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来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
10多年来,肖兴英以一个伟大母亲的情怀助养了一个又一个孤残弃儿,十余年如一日的付出,缘于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她始终坚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无悔的青春照亮这群特殊孩子的今天和未来。“雷锋妈妈”需要我们仰视,因为她带给我们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撞击与洗涤,同时又需要我们低头,因为她的行动微小、简单且可以复制。
10年间 她助养了40多个残孤弃儿
离安顺城区不远的安大厂旁有一个特殊“家庭”,“家庭”主人是一位名叫肖兴英的49岁农村妇女。十年间,肖兴英以不一样的积善行德方式,助养一个又一个被父母遗弃的残孤弃儿。肖兴英的爱心感动许多人,她创办的西秀区残孤幼儿家庭寄养中心受到越来越多热心人的关注。日前,记者走近肖兴英,了解她与众不同的爱心故事。
寒冬中的弃婴让她萌生创办“残疾孤儿院”的想法
10年前的一个冬日,肖兴英在街头看到一个残疾弃婴因饥饿寒冷而嗷嗷哭喊时,她的心阵阵刺痛:“作孽呀,小猫小狗都有人喂养,为人父母怎么这样狠心,亲生骨肉竟扔在冰冷的街头?”联想到自家经营的客车上不时会遇上被人遗弃的婴儿,肖兴英忽然生出了一个想法,她要创办一个残疾孤儿院收养被人遗弃的残孤弃儿,“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积德行善,总比农村老太太烧香拜佛强。”
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肖兴英开始筹备。经联系,西秀区民政局同意肖兴英以家庭寄养的方式助养民政局接收的部分残孤弃儿,并给每个弃儿提供一定的生活费。2001年底,肖兴英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的数万元钱,在兄长无私让出的地里修了房子,并平整了院坝,命名为“西秀区残孤幼儿家庭寄养中心”,开始了助养生涯。
10年间,她助养了四十多个残孤弃儿
10年来,肖兴英助养的残孤弃儿分别患有智残、盲残、聋哑、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大的十余岁,小的只有几个月。肖兴英始终不离不弃,悉心照料这些孩子。
在保证残孤弃儿一日三餐有充足营养情况下,再支出水电、医疗费等,每月民政部门补助的生活费没有节余,有时甚至还要把丈夫的工资贴进一部分,对此,肖兴英从没报怨过。
为更好照料残孤弃儿,她动员了心地纯善的亲戚来做护理人员。“仔细算一下,10年间,寄养中心助养了不下40个残孤弃儿,现在寄养中心还生活着17个残孤弃儿。”肖兴英说。
她和每个孩子都有很深的感情 长大离“家”的孩子们总是忘不了她
“孩子们刚送到寄养中心时,大多瘦得皮包骨,经过我们的精心照料,后来都长得白白胖胖的。”肖兴英说。寄养中心里,盲残弃儿幸妹与无肛女婴雪儿是让肖兴英最为操心的。幸妹刚送到寄养中心时,脐带都没剪掉。因幸妹什么都看不见,肖兴英就把她随时抱在身上。现在在盲哑学校上一年级的幸妹回到寄养中心,经常会对着肖兴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雪儿刚出生就因为先天没肛门被父母抛弃。为让雪儿有个美好的未来,肖兴英恳请媒体报道雪儿的遭遇,最终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在贵阳做了肛门再造手术。如今,漂亮的雪儿已经上了一年级。
“莎莎、雨雨、小牛儿……”说起寄养中心的孩子们,肖兴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尽力给这些孩子们家的温馨,他们也把我当妈妈一样,我很满足。”
肖兴英说,10年里,她助养的残孤弃儿,除智障、脑瘫的外,都送去上学的。一些孩子长大后外出打工,但总忘不了寄养中心这个“家”。
“今年18岁的兰兰花,现在广东打工学摄影,逢年过节总是忘不了问候我,前不久老年节还打电话来要我保重身体呢!”肖兴英乐呵呵地说:“还有一个叫勇勇的20岁男孩,现在贵阳一家福利院上班,这个国庆节还回寄养中心来看我。让我最有成就最开心的事,就是看着寄养中心里身体、智力比较正常的孩子长大了自食其力。”
她的善举唤起社会广泛的爱心
肖兴英以一个普通农村妇女与众不同的扶孤助残行为唤起了许许多多人的爱心,社会各界好心人纷纷为寄养中心的残孤弃儿们捐款捐物,甚至帮助改造残孤弃儿们的生活环境。逢年过节时,爱心团体、企事业热心人及社会慈善人士经常前往寄养中心看望残孤弃儿并慰问肖兴英,甚至有外国友人专程来探望寄养中心的残孤弃儿。
肖兴英表示,只要她身体好,她将一如既往做好这份慈善事业,希望有更多的好心人关心帮助这些孩子们。(梁惠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