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兴英家庭:草根显现大爱


几个月前,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贵州省共有8个家庭受到表彰,西秀区肖兴英家庭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肖兴英这个不一样的家庭,越来越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我觉得,肖兴英这个“文明家庭”和其它的不同,来之不易,荣誉证书里“写”着不一般的慈善大爱,很想找个“由头”为其鼓与呼。

从1997年一次偶然的收养,肖兴英的爱心一发不可收,近20年来,她先后收养了百余名孤残儿童。她每天为这些孩子换尿布、洗衣做饭、整理卫生等等,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难能可贵,获得“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文明标兵户”等荣誉。没有一颗善良的心,没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岂能有这样暖融融的慈善之家,岂能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我上小学时候正值文革时期,语文课大多是读毛主席的书,直到今天,还能记住上百段“语录”。从报纸上了解肖兴英收养百名孤残儿童感人事迹,不禁想起“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段语录。是啊,凡人善举,善小而为。正是肖兴英这样平平凡凡的人,不计名利,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困难者,并且不断感染、激励着更多的爱心,形成社会风气、社会氛围,这是多么高尚之事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世界是由爱组成的,没有爱就没有世界。”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贵贱尊卑,只要有爱心,就是一种高尚。

慈善是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它可以作为市场分配、政府分配的有益补充,缓解和调节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慈善,也是一种为国分忧、为民奉献,是在帮助政府共同推进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主体的民生事业,已成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斯亮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女儿,称得上才华横溢的女中豪杰,1976年她的那篇《一封终于寄出的信》散文,脍炙人口,誉满神州,至今还让许多人记忆犹深。她还是一位著名的慈善爱心人士,爱尔公益基金会创会长,去年年底,她约请刘少奇之女刘爱琴、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胡乔木之女胡木英、朱德之孙朱和平等几十位开国元勋后代集体亮相,为该基金会举办的“爱尔慈善之夜”募教活动助威。当晚现场为新疆、西藏和宁夏筹款3000多万元。难怪陶斯亮感叹:中国慈善的希望在草根,正是这些个体构成了慈善事业的根基。

安顺的肖兴英,何尝不是草根。她来自社会底层,曾是个推着三轮车到学校门口摆摊卖米粉的小生意人,靠起早摸黑,靠勤劳吃苦,生活逐渐宽裕。但为了收养残疾孤儿,肖兴英忍心卖掉自己的汽车,在民政局帮助下,成立了残疾孤儿家庭寄养中心,专门收养智残、盲、聋、哑以及患有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疾病的孩子。她用一颗真诚的爱心,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爱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肖兴英的高尚品德和爱心事迹,通过各级各类媒体,传遍神州大地,可以说,像肖兴英这样独特的“文明家庭”“美丽家庭”,不仅是安顺,即使在贵州在全国,也是罕见的。英国大作家王尔德曾经说过,有许多品德美好的人,如渔民、牧羊人、农夫、做工的人,尽管他们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们,才是大地的精华。确实如此,贫穷和富足,与是否慈善没有必然联系。肖兴英非凡的草根大爱,温暖别人,感动社会,就是黔中大地真正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