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笑,我就高兴。”肖兴英在逗患有软骨病和脑瘫的民育食笑。新华网发(吴丽霞 摄)
新华网贵阳1月14日电(吴丽霞)“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1月13日,在安顺市西秀区安大厂厂房旁的小楼里,23岁的民江红唱起了歌,她说妈妈除了教她唱歌,还教她写字。
民江红口中的妈妈叫肖兴英,今年55岁,20年来,110余名和民江红一样被遗弃的孤残儿童,相继被肖兴英收养。其中,2006年收养的残障儿童多达68个;现在,收养有残障儿童16个。
民强是肖兴英收养的第一个孩子。1997年冬天,肖兴英推着三轮车到学校门口摆摊位卖米粉。天气很冷,却有婴儿的啼哭声不断传来,她四处找寻,在一个还带着余温的灶台下发现了用纸箱装着的婴儿——一个脑瘫的孩子。
“这个娃娃是被遗弃的,我不忍心,决定收养他。”肖兴英给这个孩子取名为“民强”,希望他以后能坚强地面对生活,但5年后民强还是离开了人世。
肖兴英善举传遍四周,有人直接把孩子放在她家门口。
2001年,肖兴英卖掉自家的客运车,在民政局的帮助下,成立了吉祥孤儿院,后来更名为西秀区残孤幼儿家庭寄养中心,收养智残、盲、聋、哑以及患有癫痫、脑瘫、兔唇、软骨症等疾病的孩子。这些孩子刚被收养时,年龄大的十余岁,小的只有几个月。有些孩子常常大小便失禁,肖兴英从来没有嫌弃,总是把他们打理得干干净净。
“白菜蛋花汤”、“肉沫小瓜丝”、“炒猪肝”,肖兴英的儿媳妇金飞正在给16个孩子准备午饭。金飞,2009年嫁入肖家。现在,照料孩子方面,已经是肖兴英最大的帮手。
还未来得及擦换的1月12日孩子们的“每日菜单”。新华网发(吴丽霞 摄)
早晨5点30,起床做早餐;7点,给孩子们洗漱、穿衣服;7点30,组织吃早饭;8点,打扫卫生;9点,出门买菜;10点,开始做午饭;11点30,组织吃午饭;12点30,哄孩子们睡午觉……这样的生活,是肖兴英和儿媳妇的日常。
为了让营养跟得上,肖兴英自己养鸡和鸭,最多的时候养了200多只。变着法给孩子们增加营养。
肖兴英收养的孩子都姓“民”,她说这些孩子能走出来,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她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记住那些人的恩情。
肖兴英的儿媳妇金飞给16个孩子准备午饭。新华网发(吴丽霞 摄)
在肖家人的影响下,这些姓“民”的孩子,不仅一个个走出了被遗弃、不健全的阴影,也开始学会去爱他人。
21岁的民兰兰在广东学摄影,每逢过年,就提着米、油、鸡蛋来看望其他兄弟姐妹;23岁的民小勇在贵阳龙洞堡孤残养老院上班,为孤残老人服务,遇到大事小事仍找肖兴英商量;患有软骨病和脑瘫的民育食,一个月大时就到了这个家,现在九岁了,吃饭仍需一口一口地喂。只要他吃饭时,小伙伴们会自动围成一圈,轮流来喂他。
“温暖中国”新春走基层的记者教民育龙画画。新华网发(吴丽霞 摄)
“有点对不起他们,没管过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太少,好在都懂事、也挣气。”说起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肖兴英有些内疚。2004年,儿子报名去西藏当兵,她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还是从邻居那儿得到的消息。女儿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远隔万里不能常回家,但只要有空就会打电话询问孩子们的情况,也会常打钱回来给孩子们买些衣服和玩具。
“孩子们围着我,喊妈妈,一下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肖兴英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些孩子们不生病,吃好,穿暖,自由自在,有一个好的归宿。并表示,只要身体好,将一如既往的守护着这些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坠落人间的天使,有一些“折翼”天使因先天的疾病、后天的伤害而被家人遗弃。
他们很不幸,因为早早就离开父母的怀抱,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一些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为之付出爱心。
肖兴英就是其中之一,二十年来全心全意守护着被抛弃的“折翼天使”,用爱为残疾弃婴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她是孩子们的“最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