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瘦的体形,身着白衬衫手戴白手套,干练的小平头,脸上始终挂着温暖的笑容。他叫邹爱民,是贵州省安顺市汽车运输公司旅游出租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 二十四年来,邹爱民先后获得“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迎接建国50周年优质服务竞赛优秀出租车驾驶员”、“全国文明交通驾驶人”、“贵州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日前他又成为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公布候选人。安顺好司机邹爱民,以自己的坚持和行动,向社会展示了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用他的真诚、热心和强烈责任感,诠释了出租车驾驶员这个职业。
每天上午7时,邹爱民准时来到接班地点——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太平小区广场,在驾驶的出租车GU1105副驾座前面的挡风玻璃上,小心翼翼地贴上“残疾人免费”的牌子,开始一天的工作。面对不解和质疑,邹爱民都笑着解释道:“我只是把乘客当作朋友,把残疾人当作家人。你想,如果是你的朋友,你肯定会帮他们取后备箱的行李;如果是你的家人,你一定会搀扶他们下车啊。每当能为‘朋友’和‘家人’做一件事情,我都觉得幸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怎么会难以坚持呢?”
把乘客当朋友
日复一日的驾车载客,邹爱民用实际行动累积出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2005年9月,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节期间,一位深圳游客在乘坐邹爱民的出租车回宾馆时,将装有3万多元现金及证件的行李包落在了车上。邹爱民无意中发现了遗落的行李包,唯一的线索就只知道乘客所住的宾馆。赶往宾馆后,邹爱民一边向宾馆打听乘客信息,一边通过当地媒体寻找乘客行踪,但依然徒劳。邹爱民放弃营运,在宾馆等候。一个小时、三个小时……,直至夜幕降临,四处找寻失物的乘客才出现在宾馆。焦急异常的乘客看到迎面而来的邹爱民手中的行李包,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当场拿出2000元钱对他表示感谢,却被邹爱民坚决回绝了。
如果平时的热心服务和拾金不昧让邹爱民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最美的哥”,那么另一个感人细节则让邹爱民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当地出租车“行业模范带头人”。
2013年7月,一个女孩通过当地交通广播联系到邹爱民,经了解得知女孩是来当地公干的一名业务员,她将一台手提电脑丢失在出租车上。女孩焦急万分,“电脑里存储着整个西南地区业务资料,是公司商业机密,要是找不回来,我可要丢饭碗咯。”看着眼泪哗哗直流的业务员,邹爱民很心疼:“看到你就想起我读幼师的女儿,别着急,出租车行业我熟,我帮你找。”就是为了兑现这一句话,邹爱明搭载着女孩在城区整整寻找了三天。虽然寻遍出租车,想尽各种办法,最终没有找到,但邹爱民身上的正能量让女孩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她留下热情地邀请邹爱民到自己的家乡做客。
把残疾人当家人
吴永亮是安顺火车站附近一个公共厕所的管理员,患有重症肌无力。2004年的一天,吴永亮在打扫卫生时不幸严重摔伤。正好被刚载上乘客的邹爱民看到,邹师傅立即下车搀扶他,看到吴永亮伤势严重,邹爱民急忙把他送到医院。当时由于着急,吴永亮没带多少钱,邹爱民立马把身上所有的钱垫付了医疗费。从此,吴永亮只要一个电话,邹爱民随叫随到,十余年风雨无阻。时间长了,两人结下了如亲人般深厚的情谊。也是如此,邹爱民知道了残疾人的不容易,于是便决定免费搭载腿脚不便、盲人、聋哑人以及老弱病人。
2012年的一天,邹爱民驾车看见一对母女正招手拦车,见上年纪的老人腿脚不便,热心的邹师傅主动打开车门,上前将老人搀扶上车。“师傅,我多付你一点钱,请你背我上医院二楼好吗?”邹爱民爽快答道:“不要钱,这就是举手之劳的事。”邹爱民停好车,把老人送到二楼就诊室,并主动留下电话号码,“看完病就打电话给我。”。2个多小时后,母女俩拨通了邹爱民的电话,邹爱民又将母女二人送回了小区。
三年前,为能给更多残疾人提供免费搭乘服务,邹爱民决定挂起了“残疾人免费”的牌子。“残疾人出行不方便,加上经济条件大多拮据,出门基本都没有‘打的’想法,放置这块提示牌,就是想让他们放心坐我的车。”邹爱民说。只要发现残疾人,贴心的邹师傅都会主动停下车,询问是否能够送他们几步路,并告知是免费搭乘。“如果车上有乘客,我都会耐心地解释,残疾人更需要帮助,请他们理解。”当每次听到他们在连连感谢声中离去时,邹爱民就感觉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值得的。
三年里,邹爱民累计帮助超过300名残疾人,他在坚守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出租车驾驶员加入了奉献爱心的行列,汶川地震、雪凝灾害、高考期间城市里都留下了他们捐款、救灾和免费送考的身影。邹爱民经常给同行说,“其实做献爱心、做好事一点不难啊,你想我们出租车师傅一年只做一件好事,安顺3000辆出租车,咱们就做了3000件好事。”今年7月,在邹爱民的感召和发动下,西秀出租车志愿者服务队组建,爱心车队正在不断壮大。(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