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风采,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样子。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是因为每一代军人都在用自己的样子,与时俱进地塑造着军队的样子。
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的新形势下,适应强军目标要求,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就是新一代革命军人应具备的样子。
本期视点带你走进武警贵州省总队安顺市支队一中队政治指导员赵勇波。他入伍12年来,始终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精武强能扎根基层,刻苦耐劳爱岗敬业,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先后参与完成“5·12”汶川抗震救灾、关岭“6·28”泥石流特大地质灾害救援等10余起急难险重任务;所带中队连续4年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个人荣立三等功3次,3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评为贵州省“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身边好人、贵州省“优秀志愿者”、安顺市首届“十大法治人物”、安顺市“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用他的故事向所有保家卫国的军人致敬!感谢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的付出。
每一名军人的形象都是军队的名片,千千万万军人的样子就是军队的样子。
这个样子,是“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的国士样子,是“随时能出手、出手就打赢”的斗士样子,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士样子……总之,这个样子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是每一名军人都要努力塑造的好样子。
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武警贵州省总队安顺市支队一中队政治指导员赵勇波,切身感受新一代革命军人的风采英姿。
他忠诚使命 勇挑重担
翻开赵勇波的日记本,记者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
“灵魂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高尚品格,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来说,灵魂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政治信仰。”
“如果没有各级组织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赵勇波告诉记者,他出生于云南省镇雄县一个农民家庭,初中时曾因家里交不起学费差点辍学,后来在学校和老师的资助下完成学业,使他从小就感受到组织的温暖。2003年,已被大学录取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毅然投笔从戎,并在组织的培养下,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警官。
“精神上的东西不能丢,丢掉了,就会变质变色;灵魂上的坚持要守住,守不住,就会失魂落魄。”怀着对党的感激和热爱之情,赵勇波在部队认真,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慢慢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朴实追求,他一次又一次冲锋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
去年夏天,安顺市平坝县两度遭遇洪水袭击。赵勇波临危受命,带领中队官兵奔赴抗洪一线。在肆虐的洪水面前,他第一个跳下水去搜救被困人员。手脚都磨出了血泡,全身10余处擦伤,他依然坚守在救援一线。在他的感染下,官兵斗志昂扬,争着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在肆虐的洪水中安全转移群众600多名,抢救物资20余吨。
今年4月16日晚,位于贵安新区马场镇附近的山林突发火灾。赵勇波闻令而动,带领中队官兵火速赶往现场,带头冲向火场,冒着生命危险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
因火情严重,过火面积大,为有效控制火势,领导决定分组展开行动,赵勇波主动请缨:“那边山火大,山林密集,就由我带队过去灭火吧!”
在最危险的地方,他冲在扑火队伍前面,连续奋战10余小时,带领官兵开辟出一条长20多米,宽2米的隔离带,成功将山火扑灭
立足基层平凡岗位
他精武强能 建功立业
五公里武装越野18分50秒,400米障碍1分49秒,自动步枪快速精度射击95环,手枪快速精度射击90环……说起赵勇波,支队人人都朝他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为啥还保持着这么好的军事素质?用他的话说:“跑步力求再快一秒,投弹力求多投一米,打靶力求更近一环,本事就是在追逐秒、米、环中淬炼出来的。”
“他是一个敢打敢拼、做事认真、遇事较真的人。”赵勇波所在中队的中队长骆俊对他如是评价。刚分到一中队时,由于没有接触悬绳攀登、突入识别射击、步手枪转换射击等科目的训练,他虚心向战士们请教,利用休息时间给自己加“小灶”,一遍又一遍,反复进行练习,直到成绩达到优秀为止。为给官兵树好“当兵就要习好武”的榜样,中队组织的所有军事训练科目他从不缺场,很多科目他还亲自进行现场教学,是支队公认的训练尖兵。尤其是在器械和五公里武装越野训练上,他是支队数一数二的“高手”。有一次队长休假,赵勇波严重感冒,嗓音沙哑,但他不顾官兵劝说,吊瓶一拔,又回到训练场上组织训练。2012年总队组织的三级干部集训军事考核中,他以优异成绩勇夺第三名。
赵勇波不仅军事素质好,在军旅文化创作上也很出色,几年来他创作了《青春追梦》、《最美安顺》、《我和你亲如兄弟》、《一往无前》、《天道酬勤》等74首歌曲,其中《瀑乡卫士之歌》还获得过支队歌咏比赛一等奖。战士们一谈起他便啧啧称赞。“指导员文武兼备,我们大家都很佩服他。”“指导员的创作灵感来自战士的生活,完全是我们的心声,所以总能感染和打动我们。”
“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心连着心冲破艰难险阻,立志警营奉献无悔青春;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继承优良传统,扎根高原铸就赤胆忠诚……”谈起创作《瀑乡卫士之歌》的初衷,赵勇波介绍,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成效、更有生气、更有针对性,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乐理知识,把战斗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填词谱曲,弹起自己心爱的吉他,和大家一起在营院里、在训练场、在任务间隙,为热血青春、为强军梦想、为光荣使命歌唱。
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中队战士都养成爱看书勤学习的好习惯,战士们跟着他学会了乐理常识,每名战士掌握的军旅歌曲达到了30首以上。素质提高了,战士们积极组建了自己的军营乐队,中队发展的内涵底蕴愈发深厚。近两年,中队就有5名战士考取军校和保送入学,今年又有3名战士参加了武警部队的统考。官兵牢固树立以队为家思想,中队各项工作走在前列,成为支队基层建设的标杆。
他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有人说,英雄就是迈出别人没有迈出那一步的人。而赵勇波却不止一次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时间回溯到2004年6月13日清晨,时为普定县中队文书的赵勇波,正赶往一家复印店打印学习资料。走到朝阳路时,他突然听到一阵呼救声:“救命啊!救命啊!”只见前方50米处,一名歹徒正持刀抢劫一位女青年。“站住!”见此情景,赵勇波猛冲上前一声呵斥,随后一个跃起侧踹将歹徒踢倒在地,并在周围群众援手下迅疾夺下男青年手中凶器,抽出内腰带将其双手反绑,扭送到公安机关。从此,赵勇波成了普定县有名的“小英雄”。
记者问及当时见义勇为的感受,赵勇波淡然说:“当时也来不及多想,见有人呼救,就一下冲了上去!”
2013年9月10日16时,12岁小男孩罗锦隆在虹山水库不慎落水。“娃儿落水了,快来救人呐!”听到呼救声,正在附近开展体能训练的赵勇波立即带领官兵赶了过去。
“会水的,跟我上!”赵勇波率先脱衣跳入水中,黄齐军、甘中杰等9名战士也纷纷跟着下水,在10米范围内展开搜救。
大约5分钟左右,男孩被救上岸。此时,男孩全身发紫、肚皮鼓胀,已经停止呼吸。时间就是生命,武警官兵迅速在草坪上对男孩实施人工呼吸、体外心脏按压……大约3分钟后,男孩终于恢复了呼吸和心跳,围观的200多名群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太感人了,我把当时救人的瞬间拍了下来!”安顺市西秀区虹山水库小商店店主杨景丽女士指着手机向记者介绍。至今,她的手机里还保存着赵勇波带领官兵跳入水库救人的照片。
当晚,全程见证官兵救人的75岁退伍兵栾永庆,代表群众送来了感谢信:“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没有丢。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危急关头,人民子弟兵不顾个人安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当代军人舍生忘死、无私无畏的崇高品质,生动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民感谢你们,爱戴你们!”
“救人于水火的事,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碰到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我们指导员做到了,作为他的兵,我很自豪,很佩服!”谈起当时一起和指导员救人的情景,贵州籍战士甘中杰十分感慨。赵勇波带领官兵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成为当地群众的一段佳话。
修身齐家做好人
他毕生追求 矢志不渝
“人活一生,就要做个好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应该帮一把。”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赵勇波更懂得他人的困难和苦楚。正因如此,他乐于助人,钟情于公益事业,用一份长长的“爱心成绩单”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2010年的一天,赵勇波从媒体上得知黔东南大山深处的孩子小徐,因家中发生火灾面临辍学,便主动与其家人联系,及时发动官兵进行捐款,为小徐寄去学费和生活费,解了燃眉之急。自那以后,中队官兵便与小徐结成了帮扶对子,4年时间,赵勇波和战友们为她寄去学费、生活费总计2万余元。在中队官兵的帮助下,去年小徐梦想成真,考取了贵州民族大学。
2年前,赵勇波带领战士救起不小心落水的小罗后,了解到小罗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一人抚养他,生活极其艰难。于是他倡议中队官兵主动对其进行帮扶救助,逢年过节看望慰问,为孩子提供助学补助,去年老兵退伍时还专门组织老兵为小罗捐款。
“帮困解难是赵指导员的一种本性。”据下士窦晓琛介绍,赵勇波常常把战士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每逢新兵下队,他都会坚持定期给新兵家长打电话;遇到战士有困难,他总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2013年,中队战士李科家中遭受火灾,家中所有财产化为灰烬,家里缺米断炊。为帮助小李家走出困境,赵勇波率先向支队党委汇报并带头募捐,共为小李家捐款1.8万余元。
今年4月份的一天深夜,中队战士小叶患病一直吐个不停。赵勇波得知情况后,立即为小叶披上大衣带他到医院就诊。途中他紧握着小叶的手不住地安慰。到医院后,他忙着为小叶挂号、问诊、缴费、取药……整整陪了小叶一个晚上。
“他总是想到别人,却很少考虑自己!”支队领导告诉记者,赵勇波兄妹4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比较贫寒,妹妹从读中学到大学都是他供养。他的妻子也只是一名协警收入甚少,家里仅靠他那点微薄的工资支撑。尽管家庭负担很重,但他助人为乐、一心为民的行动从未停止过。
近年来,赵勇波还坚持带领官兵们定期或不定期到支队社会主义新农村援建点——罗仙村开展扶贫帮困、捐资助学,还在那里开展植树造林等活动,积极为该村建设投工投劳,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赵勇波为人民群众做的都是点滴小事,但10多年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就成了无私大爱,所辐射出来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赵勇波身上的人性光辉照亮了越来越多的人,正如他歌中所写:“我立于高山之巅,向着远方眺望,却看见你的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