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陈发琳,男,42岁,贵州省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常务副社长,贵州省安顺市武术散打创始人,安顺市跆拳道队创始人。2016年1月,陈发琳荣获“最美安顺人”荣誉称号。
事迹简介:陈发琳1991年从云南入伍到贵州安顺,1992年参与部队的一次慰问活动开启了他公益事业的历程。24年来,陈发琳从单独的公益行动到2015年3月发起成立安顺市爱心义工社,帮助了不计其数的困难群体。2016年6月,陈发琳登上中国好人榜。
2016年春节期间,陈发琳发起了主题为“关心特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暖冬活动”,活动的让2万余名特困家庭人员和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参与义工达3千多人。近年来,陈发琳发起并参与的活动有:组织2000人以上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2次;发动200多台车和上千人次参与“学雷锋月”宣传活动;发动“爱在安顺·情暖万家”的大型公益活动;2016年“六一”儿童节发起了“快乐宝贝,快乐家,和乡村孩子快乐过六一”的帮扶活动;帮扶孤寡残障人士150人次,失独家庭13个,孤儿16人。安顺市爱心义工社现已有3000多名义工,义工社支部团队多达21个。
从一个人的志愿活动到几千人的公益团队,这期间的辛苦和心酸只有陈发琳一个人能感受得到,但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困难群众,他说:只要人在,公益就不会止步!
陈发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聊起网络上报道他做的好事
1.部队组织慰问燃起战士的公益之心
陈发琳是云南镇雄人,他说自己是畸形家庭的产物,从小缺乏关爱、吃过很多苦,渐渐地,他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变得不相信任何人。直到1991年陈发琳入伍到贵州省安顺市武警支队后,部队组织的一次慰问活动改变了陈发琳的想法,这次活动是组织战士们到安顺市东门坡福利院进行慰问,在福利院内陈发琳看到了很多的孤残儿童。原来还有很多比自己更可怜的孩子,陈发琳想:自己最起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这些孩子连健康的身体都没有。这次慰问使陈发琳深有感触,他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班上的战士去看望这些孩子,甚至只要一有空,他也会带领身边的人一起去做义工,这一做就是20多年,从未间断;这20多年来,他帮助孤寡老人,认老人们为干爸干妈,给老人做饭、洗衣,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老人们带去温暖;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霾,为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可以说,得到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2.组建爱心义工社关爱老人和儿童
“一人难挑千金担,众人能移万座山”,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多年的单独志愿活动,陈发琳意识到要想帮助更多的人就需要更多人的力量,2015年3月8日,陈发琳与经常一起做义工的朋友正式发起成立安顺市爱心义工社,爱心团队建立以来,给不计其数的家庭送去了温暖, 2016年春节期间,陈发琳发起了主题为“关心特困家庭,关爱留守儿童”的“暖冬活动”,该活动的受助人口有2万余人,参与义工达3千多人,组织2000人以上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2次,发动200多台车和上千人次参与“学雷锋月”宣传活动,发动“爱在安顺,情暖万家”的大型公益活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还发起了“快乐宝贝,快乐家,和乡村孩子快乐过六一”的帮扶活动,给这些孩子送去了最温暖的儿童节礼物,帮扶孤寡残障人士150人次,失独家庭13个,孤儿16人。义工社现已有3000多名义工,其中的分支团队就有21个。
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孩子要和好心叔叔陈发琳合个影
在采访中,陈发琳告诉记者,目前他和他的公益团队主要关爱的群体有三大类,分别是失独家庭以及受困儿童、复退军人、吸毒人员,“相对来说失独家庭是比较不容易帮助的,因为失独家庭的特殊性,往往对于社会义工团体的态度都是不信任的,甚至是排斥的。很多失独家庭成员在心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开导和解决,将不利于失独家庭重新融入社会。”因此,陈发琳从心理角度出发,用一对一认亲戚的方式来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霾,重新树立对生活的热情。在义工社中有一个“爱心妈妈团”便是由帮助过的失独家庭的人员构成,他们得到陈发琳的帮助走出生活的阴霾,现在又继续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一个一个的传递出去;对于复退军人,陈发琳主要是帮助他们就业,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3.二十四载公益之路充满爱心和感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发琳一直都是充满微笑,很有亲和力的,但是在谈到他的干妈时,他的喉咙开始哽咽了,陈发琳和干妈一家已有21年的感情,逢年过节都在她家,早已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他说:“我干妈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干妈的儿子患有鼻咽癌晚期,而干爹全身上下有二十多种疾病,全家只有干妈一个人撑着。干弟弟去世那天,他的干妈没有哭得呼天抢地,而是坚强的撑着,因为还有老伴需要自己照顾,第二天,干妈的头发从黑变白了,可见,干妈是多么的无助才会变成这样,陈发琳从干妈的身上感悟出了一种特别需要帮助的渴望之情,从此以后,他竭尽所能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深深的体会过一个人无助到极点的感受。
帮助过的这么多人中,陈发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住在窝棚的孤寡老人,每次给老人说要去看望她时,她总是早早的就在门口等着,老远一看到陈发琳,老人沧桑的脸上就会露出笑容,为此,陈发琳不管再怎么忙,他也会抽时间看看这位老人。每当陈发琳觉得自己很疲惫、身体扛不住时,他都会把这位老人的照片拿来看看,提醒自己还有人需要关爱、需要帮忙。
陈发琳告诉记者,他非常感谢政府给予他的帮助和支持,他能走上这条公益之路也是很多人的帮忙,陈发琳说:“他会在公益的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安顺文明网记者 李红 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