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顺市全省道德模范事迹展播


安顺市第四届全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道德模范名单

  一、第四届全省道德模范

  1、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张邺(西秀工业园区安顺宝龙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红木旅游生态园”法人代表、董事长)

  2、见义勇为道德模范陈忠科(平坝县夏云中学保卫科保安)

  3、诚实守信道德模范邹爱民(安顺市汽车运输公司旅游出租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

  4、孝老爱亲模范罗认妹(紫云自治县火花乡甲西村村民)

  二、第四届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1、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提名奖王文胜(平坝县天龙镇派出所民警)

  2、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吴端友(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云庄村村民)

  3、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提名奖冉  波(市消防支队镇宁县大队副大队长)

  4、诚实守信道德模范提名奖鄢小菊(平坝县小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5、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李继英(西秀区东街办事处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6、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朱建华(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合成侦查大队民警)

  7、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赵雅艺(平坝县平水学校八年级学生)

  事迹展播:

  身残志坚心系社会     助人为乐奉献爱心

  ---安顺市西秀区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张邺先进事迹


    张邺,男,现年38岁,汉族,现为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工业园区安顺宝龙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红木旅游生态园)法人代表、董事长;安顺龙腾旅游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贵州商会名誉副会长。张邺先天残疾,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一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品质。他坚强乐观面对人生,一次又一次地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用一颗散发着七彩光环的助人为乐之心,诠释着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近三年来,张邺施行助人为乐好事20余件,帮助困难群众300余人,直接投入支助资金400余万元,他的德行善举在社会上树立起坚毅的道德标杆。2011年荣获贵州省西秀经济开发区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贵州省西秀经济开发区先进企业;2014年荣获全国第五届自强模范。

  穷则思变走创业路,自强方能帮助他人

  张邺出生在安顺市西秀区华西办太平村,先天患小儿麻痹症,左脚落下残疾。张邺在家里是老大,下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父母早年因为生活难以维系而离异。由于家境贫寒,张邺小学五年级刚毕业就辍学回家担负起单亲家庭的重任。张邺从小就有两个梦想:一是努力创业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是创造条件帮助像自己一样的人。“有很多次,好想帮助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但自己的困难都解决不了,又怎样去帮助别人呢!” 张邺如是说。为了改变自己的贫困面貌,也为了有实力帮助别人,张邺20岁那年踏上浙江打工之路,由于勤学苦干,他很快就掌握了一整套木雕技术和管理经验。23岁时,张邺承包浙江东阳港龙红制品公司的一个生产车间,通过不懈努力,他的经营业绩成倍攀升,收入也翻了几番。挣得“第一桶金”后,张邺出资30万元成为公司股东,真正成为公司的主人,也从此改变工友们对他歧视和嘲讽的态度。经过十年的打拼历练,张邺在经营管理上已成为行家里手,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本。2011年,35岁的张邺回乡创业,在安顺西秀工业园区投资8000万元兴建安顺龙腾旅游产品有限公司,2012年投资1亿元创建安顺宝龙物资贸易有限公司、红木旅游生态园。通过艰辛创业,张邺从贫苦穷人变成了亿万富翁。但是,他崇德向善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助人为乐的人生志向没有变。张邺告诉我们,“虽然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发生很大变化,但我的善心永远不变,我的爱心永远不变。我会尽我所能,实施一些帮扶计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残疾人朋友走上工作岗位和创业致富。”

  出资培训无职人,帮其铺设就业路

  致富后的张邺不忘他的承诺,事业蒸蒸日上的他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扶贫济困,对社会肩负起义不容辞的帮扶责任。张邺经常说这样的一句话:“挣了钱不算成功,做好事做善事,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国家分忧,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才叫真正的成功。”张邺身为残疾人,深深知道生存的艰难,自从事业有所起色以来,他一直想做一些事,以实现最初的梦想,就是要帮助千千万万生存困难的兄弟姐妹重拾生活信心,让他们能自食其力,更有尊严地活着。为了帮助生存困难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张邺实施了他的第一个帮扶计划,就是合理利用好他在沿海一带人脉资源,团结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增加更多的培训名额,开辟更多的生产岗位,为千千万万无职人员脱贫致富,让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兄弟姐妹们发奋图强创造美丽生活。实施第一个帮扶计划的关键就是技能培训,让闲职人员掌握1-2门生产技能。于是,从2011年4月起,张邺在低收入群体中,特别是在领低保生活的群众中开始招募学员,派送到浙江东阳学习雕刻及旅游产品生产技术,学期3个月,学习期间,张邺无偿给学员每人每月补助3000元费用。截止目前,张邺出资培训的学员达150人,无偿补助培训经费135万元。派出培训的学员中有一部分留在外地工作,回到张邺公司工作的有80人,其中残疾人58人。虽然张邺投入大量资金培训员工,但是从不克扣员工应得的报酬。相反,张邺每年坚持投入资金给工人改善生活条件,员工在吃、住方面优于其它企业。张邺还常常增加员工待遇,目前支付员工工资标准为普通工人月工资3000-6000元,技师8000-15000元,高于同类工人工资,也高于安顺市平均工资。

  无偿提供爱心商铺,助残疾人创业致富

  2013年年底,在张邺顽强创业精神的感召下,他的几个残疾人工员不满足于现状,很想自主创业,请求张邺支持。同时,安顺周边的几个未受培训的残疾人得知张邺是个“救世主”,他们也闻讯赶来找到张邺请求帮忙。基于这些残疾人的请求,本来正在探索帮扶路径的张邺又萌生出一个想法:让他们在公司入股分红或者免费提供商铺给他们做生意,让那些有远大志向的残疾人都能成为老板。为了更好地让残疾人早日实现梦想,张邺找到市、区残疾人联合会的领导,请领导和专家讨论研究帮扶计划,通过多次研究论证和召集当事人座谈征求意见,最终决定免费提供商铺给残疾人做生意。2014年年初,张邺投入250万元专项资金启动“残疾人爱心商铺”建设,商铺共10个,每个45平方米,一律免收租金,支助想创业又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残疾人。张邺的“残疾人爱心商铺”长期免费提供,但为了能扶持更多的残疾人创业致富,帮扶期限定为两年一期,每期供20名残疾人自主生产经营,两年后,待前20名残疾人创业致富后,再轮换为下20名残疾人经营,以此类推,分步帮扶,以逐渐现实更多残疾人创业致富的梦想。张邺的“残疾人爱心商铺”消息传开后,引起众多媒体关注,有一次,有个省级媒体记者问起张邺的爱心商铺常规收益时,张邺微笑着告记者,“我新建的这10个铺面按现在市价,一年可收租金50万以上。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国家好政策,回报社会是应该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现在条件好了,帮助他人更责无旁贷,只要能帮助残疾人兄弟姐妹们发家致富,投入再多我都不后悔!”

  爱心向纵深传递,多年坚持慰问贫苦人

  “学一辈子雷锋,做一辈子好事”。这是张邺一生恪守的信念。张邺告诉我们,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常常会回忆起当初自己残疾而贫困的艰辛生活,也常常想起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贫困户在残联和民政局排队领救济金的情景,每当他想到还有很多老、弱、病、残人还在为基本生活发愁时,就觉得痛苦万分。为了给更多的贫苦人送去一份关怀和温暖,多年来,张邺一直坚持奉行慰问活动。每逢年节,老家的贫苦群众都会收到张邺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等物资,十年从未间断。张邺每次回老家探亲,还专门为五保户、特困户送一份慰问金,无论有多少户,他每次都会对每一户贫困家庭送上300元-600元现金。张邺经常说,这点小钱也许对他们来说无济于事,但至少能让他们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关爱之心,一份小小的慰问金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张邺的秉性。在张邺的公司里,也不时出现他德行善举的身影。有一次,有一名员工生病了,张邺知道后,立即放下手中活计,亲自开车送员工进医院,并毫无疑迟地给员工交上第一笔住院费,让患病员工得到及时治疗。张邺不仅关爱员工,对员工家属的关心也从未忽视过,每当有员工家里出现困难或发生不幸,张邺总会在第一时间前往慰问,并会拿出1000-2000元慰问金,送出自己的一点爱心。

  张邺的“送温暖慰问行动”不局限于身边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张邺帮助他人从不分远近亲疏,凡是需要帮助而他又有能力帮助的,他都会尽力去帮助。每年“重阳”、“中秋”、“六一”等特别的节日,张邺都会亲自带队,组成慰问团到偏远农村开展慰问活动,以物品或现金等方式给老、弱、残、幼送去一份温暖。

  善举无止境,兴办技校欲帮更多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张邺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当初专攻一门技术。因此,帮助他人致富,让其学会生存本领尤其重要。为此,张邺根据全国各地木雕行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状况,正在兴办“安顺残疾人木雕技术培训学校”,旨在培训出更多的残疾人和闲职人员输送到沿海一线厂家就业,不断拓展残疾人和闲职人员的就业范围。目前,培训学校的建设已启动,并完成了征地补偿工作。培训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全省功能最全的木雕技术培训基地,预计每年可以培训残疾人和无职人员400余人。对学员一律免收学费,学成后,免费推荐到全国各地木雕行业就业。

  张邺的德行善举深深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他用自己平凡的行动,演绎出人间大爱;他用自己平凡的举动,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展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在他助人为乐的道路上,既有辛苦,也有欢乐;既有难过,也有难忘;既有泪水,也有汗水。但是,经过对内心这份大爱的传递,他平凡的人生不再平凡。

  忠实践行宗旨  谱写警民鱼水情怀

  -----记天龙派出所责任区民警王文胜


    2006年,因企业公安转制,王文胜从新艺厂公安处转制到天龙镇派出所,负责天龙镇最偏远的双硐村责任区民警一干就是6年,6年来他从点滴做起,沉入辖区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辖区群众的真心拥戴,谱写出了一曲警民鱼水情的动人赞歌。

  高高的个子,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副眼镜架在瘦削的脸颊上……王文胜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更像是一名教师。 “喂,王警官吗?我想咨询一下,我的地被征用了,但我的户口已经迁走了,这种情况下,我能得到征地补偿吗?”3月9日下午,平坝县天龙镇雷家硐村一位姓汪的村民给天龙镇派出所民警王文胜打来电话。

  “接这类电话,对于王文胜来说是家常便饭。”天龙镇派出所所长罗琦说道。罗琦笑着告诉记者,前两天,镇党委书记还开玩笑地说,在竹林片区,村民们不一定认识我这个当书记的,但是一定认识你们的警官王文胜。

  “2011年7月24日10时许,通过电话与高院村李树昌联系,了解高院村四组李波在李照保家摔伤一事,不知道什么原因,李波在其家摔伤,头部受伤……”“2012年1月7日,为服刑人员陈某的妻子送去新上户的户口簿……”征得王文胜的同意,记者随意翻开他的工作笔记,除了会议记录外,上面记载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和村民打交道,一般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在基层工作,面对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是村民之间的矛盾,怎样处理好这些问题,我觉得没什么特别难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心换心吧”。王文胜说,和村民交流,要用他们能够理解也能够认同的方式。

  王文胜管辖的责任区有3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辖区之一的竹林村交通不便,经济较差,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孩子们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首次到竹林村熟悉村情时,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看着衣着单薄的孩子,在厂矿工作多年的王文胜说不出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回到家后,王文胜立即动员家里人到亲戚朋友家为孩子们募捐过冬衣物。几年来,王文胜共为孩子们募捐到衣物400余件;在对竹林村和高院村走访中,王文胜了解到两村部分孤寡老人因经济困难无力办理二代身份证时,自己掏钱为两个村的28名孤寡老人免费上门办理了二代身份证,并为他们送去大米等生活用品;村民进城办事,没钱,找到王文胜,他二话不说,马上垫上。垫出去的钱多则上千,最少则几十。在王文胜看来,每个人都有难的时候,别人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找到你,那是因为相信你。

  “王警官为人公道,对人诚恳,我们村民相信他。”提起警官王文胜,雷家硐村石头塘一组的村民刘兴华竖起了大拇指。辖区7000多人的人口在城镇派出所看来是个小数字,可一旦分布到较偏远地区,管理难度就成倍增加了。王文胜管辖的这些村距离城区最近的也是七八里地,最远的有几十里,村民们都说,我们只要有事找他,无论多远他都赶来及时处理。

  刘兴华告诉记者,去年,刘兴华的儿女因一点家庭琐事大打出手,接警后的王文胜火速赶到,在了解情况后,对双方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如今一家人又像以前一样和睦了。今年春节,刘兴华提着自己家腌制的腊肉和一条香烟,找到王文胜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却被王文胜婉言谢绝。刘兴华说,其实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感谢一下王警官。

  “遇到需要解决的矛盾和纠纷事情,村民们通常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处理。然而由于法律意识淡漠,村民间的一些小纠纷往往可能带来大伤害。”对此,王文胜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

  “我们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从村民的角度和思维出发,要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利益纠纷,最重要的就是要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出发看待矛盾的核心,搞清群众对于这一问题的争执焦点,以最大程度地圆满化解。”对待正处在气头上的村民,王文胜认为,最忌讳的就是态度生硬。王文胜说,在制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同时,不仅要让纠纷双方知道错,而且还要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于是,法律文书被随时带在王文胜的身边,一旦遇到村民觉得处理偏颇时,王文胜便会拿出来逐条对照解释。就这样,法律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普及到了村民中。

  好脾气处事又公道的王文胜逐渐被村民们视为贴心人,有什么事都愿意找他说一说。去年8月,辖区群众向王文胜反映,竹林村四组因为煤矿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一直得不到合理答复和解决,准备到省政府上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王文胜及时向所里和当地党委政府作出汇报,并提出由自己陪访的想法。在得到批准后,王文胜找到村支书,建议村里选派代表,由自己陪同,按合法的上访程序进行上访。最终,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合理的答复和解决。

  “做警察,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一是坚决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是真情服务群众。”2月9日,王文胜深入到黄家庄煤矿、双林煤矿、盘龙树煤矿等辖区企业开展走访工作,走访中有群众反映近段时间以来部分煤车驾驶员以解除疲劳为借口,开始吸食毒品。通过摸排,在掌握辖区8名男子涉嫌吸食毒品的事实后,将其全部抓获。为确保辖区治安稳定,王文胜充分发动辖区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等力量开展辖区治安巡逻,成立了自护巡逻组。由于严防巡逻,竹林村三个月来仅发案一起刑事案件,受到了辖区群众的好评,2012年获得二等功,全省优秀责任区民警,省公安厅纯洁性先进个人,2013年被评为最美贵州人之“最美政法干警”,获得一等功。

  王文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也没有豪言壮语,但王文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警爱民,民拥警”新乐章。王文胜和他的战友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执着书写着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忠诚。

  “小保安”陈忠科:在平凡岗位上诠释精彩人生

    陈忠科,男,36岁,夏云中学一名普通保安。2012年6月应聘到夏云中学校园保安岗位,他每天为校园撑起一把安全大伞,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作为一名校园保安,他感到很自豪,很荣幸。在“小保安”的岗位上,认真履行保安职责,面对6名凶悍的歹徒,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用身体捍卫了正义,保卫1300余名师生的安全,诠释了“小保安”的精彩人生。

  正邪相逢,殊死搏斗

  2012年11月19日晚上9时许,学生在上晚自习,老师正在上辅导课。

  “你们是干什么的?进来找谁?这里是校园,未经允许不准随意进入,请你们出去,不要干扰学校正常的上课秩序。”

  这时,6名不明身份的社会青年喝完酒后,趁走读学生下晚自习时混进学校,被当时值班的保安陈忠科发现,他立刻上前询问并制止。

  “关你屁事,我们是来找我弟拿点东西的。”

  “为了学校和学生的安全,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一律不准进入,请你们马上出去。”陈忠科反复劝说。

  6名青年见他态度“强硬”,便开始与他争吵。争执过程中,对陈忠科进行无理谩骂。眼看进不了校园,达不到目的,这一伙人恼羞成怒,蜂拥而上,对陈忠科拳打脚踢,大打出手。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为防止歹徒伤害到学生,陈忠科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一名歹徒趁其不备,掏出刀子照陈忠科身上连捅数刀,鲜血顿时喷涌而出,湿透衣服,倒在地上。

  身负重伤倒在地上的陈忠科,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勉强从地上爬起,紧紧扭住歹徒不放,继续与几名歹徒展开搏斗,并与闻讯赶来的老师一同将其中一人制服。

  夏云派出所民警赶到后,将歹徒带回审讯。随后120救护车也及时赶到,把身负重伤的陈忠科送至平坝县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经医生检查,他身中三刀,其中背部两刀,刀口刺入身体深度达4厘米,手臂被刺一刀,刀口长达3厘米。陈忠科奋不顾身维护学生安全的英勇行为,与他认真负责、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是分不开的,让人钦佩,让人感动。

  当好交通员,“腾出”安全道

  作为一名保安,他每天的职责是坚守在学校大门口,守望着校园这片净土,保证师生安心工作和学习。路过的人们经常看见一个身着保安制服的身影,在学校大门前伫立着,面带微笑,时不时还听到他对学生亲切的问候。在常人眼里,学校保安无非是看大门的活儿、做的是人员进出登记、维持学生进出秩序等粗活,但夏云中学的保安却不一样,他们肩上担子更重,压力更大,危险系数比其他的人都要高。

  夏云中学地处镇区中心地段,紧邻商业街,每天上学、放学也正是集市赶集高峰期,人挤车堵,学生进出校园不太方便。陈忠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动了不少心思和脑筋,寻找各种解决的办法。

  上学放学时,他干脆站在路中央一边引导车辆通行,一边为孩子让出通道,为全校1300余名师生腾出了一条便捷通道。每天早晨6:30分,他就早早地起床,洗漱完毕后,站在校门口,引导行人车辆过往或接送学生车辆停放。

  守好完全门,把好安全关

  记得有一次,一位家长需要进校园没有登记,与陈忠科发生了争执和不愉快。

  “不登记就不能进入校园,这是学校的规定。我这样做,也是为学校安全负责,更是为您的孩子着想,请您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陈忠科很有礼貌地向家长进行解释和劝说。

  “你只是一个小小的保安,有什么了不起的嘛!我偏要进去,看你咋办?”那个学生家长很生气、很气愤说道。

  “我虽然只是一个小保安,但这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责任,我必须为我的职责负责,对不起,请您理解。”

  一番语不惊人的话语得到了这位家长的理解,主动打电话与学校领导联系、登记后才得以进入校园。

  就是这样一次次与一个个家长和来客沟通交流,从而使学校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进出校园的外来人员和家长进行登记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上级领导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多次都被陈忠科挡在大门外,理由是凡是进入校园的人员必须进行登记。无论是谁进校园都必须登记的工作态度,不但没有“得罪”上级领导,反而得到了最真诚、最朴实、最敬业保安的赞赏,要求全县学校保安都向陈忠科学习。

  探索新方式,撑起安全伞

  “请不要着急,不能影响孩子正常上课。”

  每天下午放学,一些早到的学生家长站久了,接孩子的时候就想挤进校园。每到这时,陈忠科总是一遍一遍地劝阻他们。

  陈忠科想,长期这样也不是办法呀。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与家长约定,每天下午4:00以后,家长从家出来接孩子,并向家长们承诺,接孩子迟了,他替家长看管好每一个孩子。这样,缓解了下午放学时段学校门口拥堵的现象。

  “以前一些校外闲散人员经常向学生索要东西或钱物,现在,经常看见保安来回巡逻,向学生索要东西或钱物现象基本没有了,很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陈保安真的很尽责。”一个学生家长曾经和学校领导说起校园安全如是说。

  虽然陈忠科到学校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在家长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家长出于学校安全考虑,只好把送给孩子的衣物交给陈忠科,请他帮忙转交孩子。课间休息或者没有课的时候,在学校大门口,总能看见他来回巡逻走动的身影,成为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尽心尽责,拧紧安全阀

  2014年6月3日那天,夏云镇普降大雨,降雨量达到70.6毫米,夏云中学操场被大水淹没直至小腿。上午6:30分,陈忠科起床后,开门一看,雨太大了。于是,挽起袖口,卷起裤管,光着脚板,淋着瓢泼大雨,不声不响地引导接送学生的车辆停靠,帮助拉开车门,搀扶学生走进教室,直至上课铃响。一些家长看见他淋得像只落汤鸡,怕他感冒,劝他赶紧回去换件衣服。他笑着说,没事的,凭我这个身板,不会轻易感冒,雨停了再换也不迟。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他每天总是早早起床,打扫完学校门口的清洁卫生,把学校警务室拾掇拾掇,接着再到校园里每个角落巡查一遍,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

  课间十分,他都会主动到操场、教学楼附近巡查,发现追逐打闹的学生就会及时上前制止,耐心说教,发现什么情况都会自行进行处理。

  他把学校师生的安全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除了维护学校师生安全以外,他人还很勤快,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大扫除等活动,闲暇之余帮助学校搬弄桌椅板凳、检查门窗、修理灯线……。

  在全体师生眼里,只要是陈忠科在岗,大家就一百个放心,许多同事冲着他说,“差不多得了,你又不是正式职工,工资又不高,何必呢,别太认真了”。这时,他说出了一句最朴实也最感人的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无论是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他都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真情感化着每一位学生和家长,用实际行动诠释绽放的美丽青春。

  忠孝两难全,铁骨汉子柔情泪

  陈忠科每天就是这样守护着校园的安宁,坚守着自己对学校的忠诚。但作为儿子,他欠父母的实在太多。

  父亲患上白内障,无钱治疗,母亲瘫痪在床,饮食起居都需要有人照料,哥哥一大把年纪至今还未成家立业,把老父老母托付给老实本分的哥哥照顾,他心里极不踏实,也极不放心。而他呢?只有周末学生全部离校后,才挤出一点时间拖着疲倦的身体,心急火燎马不停蹄赶往家中,看一看年迈的父母。

  每次要从家里动身回学校时,他都要走到床前,对着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妈,我要回去了,下个周末我再抽时间回来看您。”转过背,他把挂在眼角的泪水轻轻抹掉。回学校的路上,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坐在路边,放声大哭。

  其实,他也是多么希望有一点时间陪护两位老人呀!哪怕是一分钟。但他知道,父母是不会埋怨他的,因为,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要儿子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要给家人丢脸,不要给学校抹黑。

  勇救落水儿童的普通农民吴端友

     吴端友,男,仡佬族,生于1975年4月27日,小学文化,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云庄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农民,不顾个人安危,跳入石头寨山塘救出4名落水儿童。

  2012年10月6日(星期六)中午1点多钟,烈日当空。关岭自治县花江镇新桥村二组女孩罗双秀、蒋琴、邵潘莲、邵婷婷,年龄都在十二、三岁,她们路过该镇石头寨十几米宽、十几米深的山塘时,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罗双秀不慎落入水中。

  看到罗双秀掉到山塘里,其他三个女孩手拉手惊慌的去解救时,也都不幸被拉入山塘里。这四个女孩都不会游泳,全部在水中为生命挣扎。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在对岸200多米远农田里劳作的花江镇云庄村村民吴端友发现了这一情况。吴端友毫不犹豫地扔下手中的农具,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边跑边喊叫着“救人、救人、快救人啊”,冲向山塘。当他冲到山塘边时,第一个落水的女孩已经全身沉入水中,只能看到她漂在水面的长发。此时挡在吴端友面前的是十几米高的悬崖和十几米宽的水面。延误每一秒,落水女孩们的生命就多一分危险,吴端友顾不得多想,顾不得危险,奋身一跃,投入水中,全力向对岸游去。在他游到罗双秀身边时,罗双秀已完全沉入水中,只能看到隐隐约约的一团黑影。吴端友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罗双秀的衣服,单手托出水面。把罗双秀送到岸上,可其她三个女孩还在水中苦苦挣扎。吴端友顾不得喘息,往返一趟……两趟……三趟,终于把另外三个女孩全部救上了岸。最后上岸的邵婷婷已处于昏迷状态,吴端友又急忙为她压出了腹中的积水,直到邵婷婷脱离了危险,他才累得瘫倒在地,其见义勇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短短的几分钟,四名花季少女的生命获救了,而救人英雄却像做完了一件平常事一样,嘱咐女孩们早早回家就悄然离开了现场。

  事后,有人问吴端友:你从十几米高的悬崖跳下水里救人,当时怎么想的,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吗?不善言辞的吴端友腼腆微笑回答:“没想那么多”。

  当四名女孩的家长举着“见义勇为 品德高尚”的锦旗,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拜谢他时,他只收下了锦旗和几包糖果。面对孩子们和家长的千恩万谢,吴端友按照家乡的习俗把四个女孩收做了干女儿。

  “没想那么多”这一简练的回答,从许多人想不到的角度诠释了一个农村汉子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救人的英雄壮举,揭示了一位普通农民不求名、不趋利,淳厚朴实的精神境界和崇高的品质。吴端友的行为也得到了当地广大群众最真挚的赞誉“真是好人啊”!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吴端友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都是有求必应。有人农忙劳作、婚丧嫁娶、修屋建房,常常会见到吴端友热忱忙碌的身影。

  他虽然不是村干部,但村里的许多公益事业他都积极参与和支持。

  2010年,为了赡养母亲和方便2个儿女读书,吴端友回到了关岭,一边给四川泸州第十建筑工程公司打工,一边经营农活。由于他的良好表现,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公司把一辆载重车和一辆皮卡车交给他经营管理,同时,让他带着工人独立完成一些施工任务。当得知吴端友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救起四名落水女童的好事后,公司领导更加看重这位小个子年轻人的优秀品质,以年五万元的承包费,把公司属下的一个30多万元资产的砖厂交给他个人经营,作为公司对他见义勇为的奖励。如今吴端友已是一位有五名员工的小老板了。作为一名农民工出身的小老板,吴端友深知员工所盼所想,用真情团结员工,处处关心员工,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一个小砖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2011年云庄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工程。当他看到县乡工作人员少,又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就主动和村干部一起帮忙。找养畜户、落实圈舍建设地点、丈量圈舍面积,跑前跑后,前后忙了好多天,一直到工程竣工验收。

  吴端友用满腔热血诠释着当代农民淳朴和高尚的品德,用勤劳和汗水谱写着当代农民的追求,他见义勇为的举动,是关岭人的楷模,也是“美丽关岭人·爱心传递”的一面旗帜!

  14岁女孩赵雅艺叙写人间至孝亲情

    赵雅艺,女,1999年 7 月6日出生,现就读于平坝县平水学校八年级(1)班,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好学生。这个看似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读书学习的平凡女孩,背后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飞来横祸,炸碎了她美丽的梦……

  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本来和同龄人一样应该拥有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完美的家,一个充满温馨喜悦的童年。然而事事弄人,她不仅没有这一切,反而在她需要天伦之乐和呵护的时候,却用她柔弱的肩膀和无私大爱,为瘫痪卧床的父亲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二十年前,刚刚跨过新年,一次车祸打破了赵刚家的平静。车祸让赵刚高位截瘫,而那时,他只有23岁。三年后,赵刚的母亲出门时,在路边看到一个被遗弃的女婴,慈祥的老人将女婴抱回了家,让她做赵刚的女儿。她--就是赵雅艺。

  幸福没有过多地关照这个家庭,爷爷因为身体不好,加上儿子赵刚的病情恶化,老人终究承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四个人的家庭病的病、“走”的“走”,年幼的小雅艺在不幸的家庭里,在奶奶的精心照顾下幸福成长。

  之后的10多年里,奶奶既要照顾瘫痪卧床的儿子,又要照顾年幼的小雅艺,一家三口艰难度日。奶奶没有享受过退休职工的好日子,负担重、经济拮据,衣服全是年轻时买的,退休后基本上没再舔过什么新衣物,就算是一双布鞋,也是买最便宜的那种……

  因为家庭的遭遇,赵雅艺从小就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更懂得了如何珍惜。看着奶奶有点吃力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年幼的小雅艺跟着奶奶学做家务,帮着奶奶给爸爸擦拭身体,她多么希望自己尽快长大,好多为奶奶分担劳务。她想帮奶奶,可是奶奶说学习重要,怕耽误她的学习,总是不让她帮忙,每次回房间写作业前,只能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这真是飞来的横祸,让这个无端的女孩用稚嫩、柔弱的双肩来承担这无情的痛苦!

  不幸的家庭,再遭横祸肆掠,幼小的心灵再受碰撞……

  2010年,日渐衰老的奶奶身体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剧烈咳嗽,吐出的口痰,带着红红的鲜血,到医院检查,才知是患上了肺癌。

  在奶奶外出就医期间,小雅艺第一次独自照顾爸爸。奶奶还是乐观地说,“没事,会好的”。为了能让奶奶安安心心的去医院,年幼的雅艺像个大人似的给奶奶保证:奶奶,放心吧!就算您不在家,我不仅能照顾好自己,还能把爸爸照顾得妥妥帖帖的。

  为了能让奶奶安心养病,年幼的她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做着非同龄干的活,忍受着非同龄的苦,只盼老人能好起来。家里生活的重担全落在了这个幼小女孩的身上,渐渐长大的雅艺也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家务。

  每天早上6点半,雅艺就会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后,她就要开始给爸爸换药,每次换药都要花40分钟左右的时间,同时也要料理好奶奶的起居。料理完毕,她就急匆匆地背上书包赶到学校上课。

  中午放学以后,赵雅艺就要迅速赶回家里,为父亲擦拭身体,并且做饭给父亲和奶奶吃,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以后,她才去做自己的功课。

  后来,因为经济跟不上,也放心不下家里患病儿子和年幼的雅艺,奶奶坚持出院回家养病,以坚强的信念,拖着病痛的身体,艰难地支撑照顾这个家,有时候奶奶身体会感觉不舒服,她就去给奶奶揉捏。

  生活往往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2013年5月20日,雅艺的奶奶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永远离开了小雅艺。雅艺精神几乎崩溃,简直不敢相信,去世前晚上她睡前还和奶奶说话呢,至亲的奶奶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撕心裂肺的痛苦,她哭了又哭,直到没有眼泪。在平水学校老师同学及其他亲人的帮助下安葬了奶奶。

  幼小的、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承担着学习、生活和繁重的家务活,为瘫痪的父亲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奶奶不在了,对雅艺来说,是亲情的分离,更是生存的严峻考验,一无生活来源,二无生存依靠。她自己又要上学,还要照顾父亲,还要为每天的吃喝操心。她觉得好苦、好累、好伤心……

  孤零零的小雅艺一个人不仅要承担洗菜做饭洗衣服等繁重的家务活,而且还要照顾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这,那是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应该承担的呢?但她还是用她柔弱的、稚嫩的肩膀和无私的大爱,为瘫痪卧床20年的父亲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由于父亲到外地看病,已经花了将近20万元,家里已经没钱给父亲再做手术了。赵雅艺和爸爸拿低保,再加上厂里的一点工资补助,每个月就只有1000多块钱,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

  为了省钱,家里的洗衣机再也没有用过,赵雅艺都是坚持用手洗衣服,尤其在冬天,一双小手冻得通红、开裂,让人看到就想哭。上街买菜,卖菜的阿姨们都认识她,认识这个特能持家的小女孩,为节省开支,经常买一些便宜的菜,卖菜的阿姨们心疼她,大家都不忍心收她的钱。

  在弘扬美德,赞扬奉献,歌颂文明的今天,我们更要颂扬爱心、孝心……

  从小就开始照顾爸爸的小雅艺,最能理解父亲的痛苦。她说:“钱必须省着点花,节省一点为爸爸买点好吃的。现在只有我们父女俩相依为命,以后,我不管去哪里读书或干什么,我会带上他,我会永远陪伴他,陪他一辈子。”

  这就是奉献,就是美德,就是孝道……

  小雅艺的遭遇远比许多同龄人还要不幸,但她是一个乖巧、勤奋、好学、坚强、乐观的女孩子,使得她从未感觉到过自卑,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她热爱生活和学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梦想,不管在怎样的环境下,她始终都能从容面对,开心读书,快乐生活。她始终坚信“我不勇敢,谁替我坚强!”的生存理念。

  诚然。在与同龄人相比,她显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智,更加有爱心、有孝心……更懂得感恩!同时,她也表示将来一定会用爱心去回报社会,回馈人民……

鄢晓菊:诚信第一  服务至上

     在贵州平坝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凌晨当很多人还在熟睡的时候,她们穿着统一的绿色服装,带着各自的工具,只要有他们在的地方,就会带去一份干净和整洁,这群人就是平坝县晓菊家政公司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所到之处,就给那个地方带干净、整洁、美丽的环境。

  这都离不开一个人,因为这个人的勤劳、诚信、执着,一手创立了晓菊家政公司,是这个人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日夜为家乡的环境卫生做贡献,这个人就是--鄢晓菊。

  几经创业遭失败

  鄢晓菊,女,汉族,贵州平坝人,1984年7月出生。因家里经济负担重,她初中毕业就只身外出打工,其间做过餐馆服务员、小鞋厂工人、小吃摊主。在她外出打工的几年,吃了不少苦头,流了不少眼泪,经受了许多折磨。但是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学到了一些知识和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

  鄢晓菊深知,外出打工只能挣点钱养活自己,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在外打工,何况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她又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于是,2006年她带着对父母的挂念和打工攒下的几万元钱回到了平坝县。

  回到家乡后,她结识了她现在的丈夫李忠权,两个人因为有着类似经历和创业追求,他们在同年年底他们结婚了,自此鄢晓菊由孤军奋斗变成了两个人携手作战,开始了他们艰辛的创业之路。

  勤劳的夫妻俩先做起某白酒的代理销售,尽管他们尽心竭力,坚持诚信为本,但是由于白酒代理这个行业需要一定的资金铺垫和社会关系,没做多久她们就亏损了。

  后来改做快递,由于资金方面越发的紧张,请不起工人,她们夫妻两就一个接单一个送货,买不起汽车她们就用电动车作为运输工具,经过一段努力的打拼后,事业有点起色,看到了一点希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时鄢晓菊不幸患上了子宫癌。生活的艰辛没有压垮她,可是病魔却把她送进了医院,使得刚刚有点起色的事业也被迫停止了。

  “无论什么情况,晓菊夫妻俩总是能及时、准确的地送到,我们的包裹什么的从来没有丢失过,因为她生病导致她的快递事业就被迫停止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了解情况的市民如是说。

  事业上没有成功,家里还有日渐衰老的双亲和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个时候她却病了,不仅不能挣钱维持家用,还要花费大钱来看病,多重压力和打击之下,鄢晓菊有些绝望了,丈夫和家人却一直在身旁照料她、鼓励她。

  在丈夫及家人的鼓励下和她生性要强的性格发挥作用,她发誓一定要重新站起来,不能倒下。为治病花光所有辛苦积攒的积蓄,还背负了一大笔外债,生活十分窘迫。在众多的坎坷不但没有打垮她,反让她变得坚强起来。

  诚信为本事业换新天

  天无绝人之路。2009年的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中央七台的《致富经》这个栏目,她了解到了家政。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她鼓起勇气在几个姐妹的帮助下带头干起了家政,也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晓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但在当时的平坝县城,家政这个行业还没有多少人了解和认同,大多数人认为家政不就是打扫卫生吗,很多人不看好家政工作,加上她没多少文化,对这行也没有经验,公司发展处处碰壁,生意十分冷淡。

  正在她一筹莫展之际,2010年,初经朋友介绍,鄢晓菊到贵阳一家专业的家政服务公司去学习,随后她回到平坝继续从事家政服务业。她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手把手的教公司员工实际操作方法,在学习中提升、在摸索中进步,同他们同工、同吃、同住,慢慢的工作开始上道了。当时,跟着她做家政只有20多人。

  公司规模虽小,大家都各尽其责,始终坚持“诚信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分工协作,严格要求,认真对待每一份业务,满足每一个客户的需求。

  鄢晓菊始终坚持一个发展思路,那就是:一定要打响家政公司打出品牌,不要只顾利益,利益可能是短期的,但是品牌却是长远的,坚持诚信服务的理念,要精通业务,做就做好,不能将就。

  在这种发展思路的长期影响下,家政服务为大家所接受,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业务范围不断的扩大,从初期的清洁家务,钟点工,到新装修的“房屋开荒”,再到外墙清洗以及单位保洁。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她带领姐妹们多次参加学习培训,大大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生意越来越好,客户也越来越多,同时她还带动了其他乡镇的农村妇女一起参与致富。凭借着一直坚持的“诚信服务”理念,在平坝这片热土上成功打响了晓菊家政服务公司的品牌。

  “诚信第一、服务至上”,是鄢晓菊在多年的家政工作经验上总结出的创业精神。她把诚信看成是一种最高的服务,诚信是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必须以诚信为准则,坚持“诚信第一、服务至上”是晓菊家政服务公司的创立之本。

  有一次,下面的姐妹在客户家里做完保洁回来的途中,她接到了女客户的电话,电话里告知她,自己放在家中抽屉里的一个价值近万的金手镯被家政人员拿走了,要求赔偿,她马上带着负责清洁的员工们驱车返回客户家,当着女客户的面,询问负责清洁的员工有没有拿取或者收错客户的手镯,员工们说之前倒是看到在里面,但是绝对没有动过。

  但是客户却不依不饶的指定是被拿走了,并要求必须马上赔偿,女客户大吵大闹的声音吵醒了她的正在里屋睡觉的儿子,这个客户便询问她儿子金手镯去哪了,结果才知道手镯是被他小儿子丢在了火炉下面的灰箱里。

  事后,这位女客户给晓菊家政公司道歉,对家政公司更加信任,继续合作,还将公司推荐给其他客户。

  做家政经常会遇到一些刁钻的客户,有次公司接了一桩单位上的业务,由于是之前的老客户,她便没有仔细的查看工作范围,答应了客户的要求,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发现需要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可单位的负责人不仅不站在长期合作的角度上给予理解,还在时间上催。

  鄢晓菊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找理由,而是第一个站出来引导员工们完整的把事情做好,坚持做到答应客户的,就算亏损也必须做好,直到对方满意为止。她以身作则,经营理念和工作思想不仅赢得了大量客户的赞赏,也深深的打动了公司的员工。

  目前,晓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已有员工近200人,年龄从20岁到50多岁的都有。鄢晓菊对待员工如姐妹,对待客户如亲人,始终把“诚信第一、服务至上”放在第一位,对每一个新来的员工都进行业务培训,对每一单业务都认真细致做好,人们不再认为“家政就是打扫卫生”,对鄢晓菊公司提供的专业而诚信的服务倍加赞誉。

  “截至目前,我公司已经与1500余家高端客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客户涉及政府机关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小区物业,每年解决平坝县境内乡村就业人员200余人,实现了大多数妇女想干事、有事干的大好局面,我公司成为城镇无固定职业妇女和下岗女职工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的平台”,鄢晓菊如是说。

  鄢晓菊从身患病痛背负外债的生活打击中坚强地站了起来,经历了五年多的打拼,从一个普通的80后农村妇女变身成为创业致富的带头人,2011年,她被平坝县妇联授予平坝县“黔灵女”家政服务培训中心称号,2012年6月,她被省妇联和省“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授予“贵州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女能手”称号,2013年晓菊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被安顺市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

  鄢晓菊靠着勤劳的双手,始终坚持诚信创业理念和她不断学习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开创了晓菊家政服务公司,带动更多的妇女就业。她坚信,通过诚信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家政品牌一定会做大做强,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邹爱民:感动洋溢在平凡之中

    有一种感动洋溢在平凡之中,有一种大爱在平凡之中体现。他是一位平凡的出租车司机,从事出租车行业20多年来,他接待过无数的乘客,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温馨的提示,一个细心的帮助......日复一日,他用他的诚信服务,温暖着每一位乘客,他就是贵州省安顺汽车运输公司旅游出租分公司出租车驾驶员邹爱民同志。

  出租车行业是城市的第一窗口,出租车司机是城市的第一迎宾员,第一服务员、第一导游员。自从事出租服务行业以来,邹爱民一直坚持安全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安全行车,文明行车,热心奉献。在全市众多出租车当中,当属他的车最亮丽,一是他的出租车始终都是那么的整洁卫生,二是他车头那块醒目的“残疾人免费”的标牌。从车辆的整体就可以映衬出他的爱岗敬业和大爱无私。

  2005年9月,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节举办期间,一位深圳游客到安顺旅游,这位游客在乘坐邹爱民驾驶的出租车返回宾馆时,不小心把装有3万多元现金及证件的行李包落在了他的车上。送完乘客之后,邹爱民无意中发现了这位乘客的包,这时的他比丢失行李包的乘客还要着急。因为要找到这位乘客,唯一的线索就只是知道乘客所住的宾馆。为了尽快找到失主,邹爱民想尽了一切办法,通过媒体,通过包里的相关证件......然而,这些途径都还是没能打探到乘客的任何信息。没办法,邹爱民放弃营运,带着乘客丢失的行李包直接赶到宾馆。但是,在宾馆的前台,邹爱民始终无法从宾馆服务员口中得到乘客的房间号。无奈之下,邹爱民就只能带着行李包在宾馆守株待兔。10分钟、20分钟甚至1个小时过去了。丢失行李包的乘客还是没有露面,怎么办?这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邹爱民想了半天,还是觉得继续等下去。这之后等了大约40多分钟,失主终于从宾馆大门走了进来,看着着急的失主,邹爱民立即迎上去。同时间,失主看到邹爱民和自己丢失的行李包,感动得紧紧握住邹爱民的手不放,并不断重复的说:“师傅,你真是个好人,谢谢你,给你添麻烦了!”过了一会,乘客在清点完失物后,硬是当场拿出2000元以便表达对邹爱民拾金不昧的谢意。但是,邹爱民还是坚绝的回绝了。事情过后,由于赶时间,这位乘客在离开安顺时,通过相关主管部门和媒体对邹爱民的事迹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通过这件事认识了邹爱民的安顺交通广播总监李艳康评价说:“邹爱民师傅像一个贴心的亲人一样,随时随地都在关心着别人,特别是在公益事业方面,他的所作所为都为安顺的窗口行业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除此以外,在工作中邹爱民经常助人为乐,为老、幼、病残、孕妇乘客提供力所能及和无私帮助的事更是家常便饭。在许许多多乘坐过他的车的乘客都能够感受到乘车的幸福,这种幸福只有乘客自己才能够体会!2012年上旬的一天,邹爱民驾车来到开发区新世纪小区时,在小区门前有一对母女招手要车,邹爱民立即停车。上车时,邹爱民看见上年纪的老人行动不便,并主动上前将老人搀扶上车。母女俩上车后,邹爱民还主动询问母女俩到哪里?要去做什么?车上,母女俩告诉邹爱民,她们已经招呼了几辆出租车,司机看见老人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都没有停车,没想到邹爱民师傅搭载了并且还能够主动询问去处和搀扶老人,她们觉得很感动。

  在得知母女俩是到力生路中医分院看病后,邹爱民一路上嘱咐上年纪的老年人在车上要注意安全,同时也对老人送上了自己的问候。母女俩看病的地方是一栋三层楼的中医针灸康复中心,安全平稳到达目的地后,邹爱民停好车将老人搀扶下车后,老人对邹爱民说:“师傅,我多付你一点钱,请你将我背上楼好吗”?听到老人的请求后,邹爱民微笑着说:“要什么钱,我背你上去这是举手之劳的事”!说话间,邹爱民立即将老人背上了医院的二楼。放下老人后,邹爱民还主动把联系电话留给了这对母女并告知她们看完病后打电话给自己,他负责过来将老人接回去。两个多小时以后,看完病的母女俩拨通了邹爱民的电话,接到电话的邹爱民送完车上的乘客后快速赶往中医分院。这之后,邹爱民还是主动上楼把老人背下楼扶上车,并将母女俩送回了新世纪小区。到达老人家楼下,邹爱民也主动准备把老人背上楼,但是被老人和老人的家人婉拒了。在随后的两三天,老人上医院看病都会记着和邹爱民联系,邹爱民更是有求必应。

  正是这样,邹爱民都被同行称为“行业热心人”。的哥辛景全经常逢人就说:“有事就找老邹,有困难也找老邹”!因为除了热衷帮助乘客以外,邹爱民对同行也是关爱有加。很多时候,听到出租车从业人员对他的评价就是五个字“模范领头人”!2008年元月,贵州遭遇的百年不遇雪凝灾害,邹爱民积极参与社会各界组织的一切爱心抗雪凝活动。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闻听此讯的他立即组织广大出租车驾驶员为汶川的受难同胞们献爱心送温暧。2009年我省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他又积极主动组织广大出租车驾驶员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他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火热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营运当中去。

  在行业中,他是诚实守信的先锋,更是热衷公益、乐善好施的领头人。从业至今,他尽职尽责,爱岗敬业,20多年来,坚持做到合理收费、从不拒载,从无不良投诉和超员、超速、违反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违法记录;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帮助过的人和参与的公益事业无数。由于表现突出,业绩卓越,邹爱民从1999年至今获奖无数。1999年,荣获全国出租汽车行业迎接建国50周年优质服务竞赛优秀出租车驾驶员奖。2005年荣获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先进个人。2006年荣获安顺汽车运输公司2005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2007年荣获安顺汽车运输公司2006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2009年荣获安顺汽车运输公司2008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2013年荣获安顺汽车运输公司2012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2013年荣获全国文明交通驾驶人。2014年荣获安顺市交通局2013年度先进个人。2013年当选为恒伟.欣城国际2013首届“最美安顺人”。

  邹爱民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志,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当好了行业标杆,他为安顺出租车广大从业人员树立了榜样,向全社会展示了安顺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

  李继英:甘为社区献青春

热心的李继英支书在为群众解答问题 

  李继英,女,汉族,现年60岁,1954年1月13日生,现任安顺市西秀区东街办事处社区党支部书记。在社区工作已35个年头。多年来,李继英同志对社区工作的情愫已根植内心,面对无助的群众,面对贫困、下岗、失业的居民,她总是拼尽全力去帮助他们。从1979年进入社区居委会服务,由计生员到现在的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继英同志走过了35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但是她为社区群众服务的热情从来没有退减。

  重疾在身  含笑面对

  2011年6月的一天,办事处计生培训会刚结束,她便匆匆走出会议室往回赶,因为社区还有许多事情正在等着她去处理,同时,这次培训会的内容、精神也需要她去传达、去落实。回社区路上,她与前来参加培训会的友爱社区居委会委员张荣秀相遇,两人一路同行。在交谈中,她说道自己最近感觉身体不适,张荣秀提醒她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一天扎堆在工作中,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回到社区,她又一头扎进了繁忙的事务中,竟忘记了检查身体的事。时隔半个月,她觉得身体的不适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由于平日的工作繁重,压力大,疏于照顾自己的身体,已经患上直肠癌,然而,她并未因此而停下为社区服务的脚步,在一边治疗的同时继续做好社区工作。

  2011年9月,中共西秀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当时她刚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身体尚在恢复中,但她考虑到社区的事务繁杂,人力资源有限,此次网格化管理的安置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此,顾不上自己还未恢复的身体,又投身到工作中。她一到社区,就马上与办事处相关科室联系,为解决办事处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她从大局出发,把原社区“宏进服务部”公益性人员关系转到了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岗位上,不仅妥善对公益性岗位的人员进行安置,还充实各社区的网格工作队伍,推进办事处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2011年全区人民代表换届选举的工作期间,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她在工作启动之初就召集社区居、支两委的成员开会,安排布置推荐人选工作,严格按照《选举法》和西秀区选举委员会的文件精神及选举方案执行。在选举日当天,一早她就来到社区,当时天气阴沉沉地飘着细雨,寒气袭人,但她顶着细雨跟着到居民区去参加投票工作。最后经过主会场一系列投票,终于选出了东街社区的人民代表。而此时的她已累得接近虚脱,本想休息一下,可工作还有很多,回到社区稍事休息后,她又打起精神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在她的心中,只有社区的发展好了,群众的安危解决了,她才能安心去休息。

  艰苦岗位无怨无悔  甘为社区献青春

  李继英同志25岁就进社区居委会服务,那时的她凭着一腔热情,凭着为居民群众作奉献的一股子干劲,先后在友爱居委会、朝阳居委会工作过,之后友爱居委会与东街居委会合并成为一个社区,她就一直在东街社区居委会服务。她不图高报酬,工作任劳任怨,家庭生活却一直过得很艰苦。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工作也更加细致、繁琐。繁重的工作压力有时压得她都喘不过气,可想到社区群众那一张张需要她帮助的脸庞,她总能把压力转化成动力,带领社区的工作人员按时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在社区服务多年,她练就了一套办事管用的方法,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她随身携带的包里,里面最常有的配备就是笔记本和笔。随身笔记本记录着每一天的工作任务,工作记录,群众来访等问题,那是她工作的动力,是她心系社区的源泉。对辖区的居民,哪些是常住户,哪些是“空挂户”,她都能叫上名字、家住何处、几楼几号、哪一个院落等,几乎成了“万事通”。

  在社区,计生、民政都是很难做的工作,既要做一个“法治宣传员”,一个社区“大家长”,又要讲原则,不能感情用事。在处理很多棘手的计生个案中,她总是先讲原则,再做回社区“大家长”,让群众明白道理,知晓国策,而不是盲目地以完成工作量为工作依据。在她的努力下,所在社区计生工作一直都开展得很顺利,民政工作也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了国家的惠民政策。社区周新祥家是再婚家庭,男方有重病,主要靠女方许凤艳卖小菜为生,李继英听说许凤艳怀孕了,为她办好准生证,然后拿起叶酸片,送到她家,教她服用方法,许凤艳感动得连声说:谢谢!小孩出生后,按政策许凤艳家必须做节育手术,虽然许凤艳是家里的顶梁柱且爱人有病,但是在李继英多次上门帮助的感动下,许凤艳主动配合去做了手术。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人生

  1990年7月,李继英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党的为民宗旨意识,就更深地在她心里打下了烙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积极地投入到社区工作中,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倍的在工作。1988年她被选为人民代表,每次参加人大会议前她都要走到多户群众、干部家中征求意见,把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用上,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当好代言人,直到2011年10月中旬她多次当选为人大代表,在担任历届的人民代表期间,她为安顺的建设、社区的发展提出了不少的建议,得到市级人大、区级人大常委会的采纳,还多次获得优秀议案奖。

  1993年初,她被党员选举,上级党委任命为社区党支部书记。从此,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务更艰巨了。她几乎放弃了家务事。,一心扑在了工作上。1995年10月25日上午,在社区所在辖区路段发生一起爆炸案件,死亡7人,伤8人,碎尸遍地,血迹污墙,公安机关勘察现场后,由于人手少,要求社区派人帮助清除现场污迹。接到任务后,李继英带领社区综治人员赶到出事现场,看着满地的尸块及污迹,当时她一阵恶心,心里既害怕又愤恨,但怎么办,她是‘大家长’,是社区的主心骨,群众在看着她,既然来了,就得做,就得完成任务。现场容不得多想,在缺少工具的情况下,她挽上袖口,用双手将血污的尸块捧起装进收集袋中。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认为假如平常我们的工作再仔细一点,更深入了解群众家中的各种情况,更深入及时地调解,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从那以,哪里有矛盾哪里有纠纷哪里就少不了她的身影。

  2009年10月,她家中78岁的老公公病重,老母亲又患老年痴呆症,可当时社区工作很繁忙,她一时抽不开身去照顾两位老人,只好把在夜市工作的女儿叫回家来照顾两位老人,2006年元月5日,老人离开了人世,她心中充满遗憾和悔恨,身为一个儿媳妇,她认为自己没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于老人和家庭,有着无尽的愧疚,有时候一想到这些她总会暗自流泪。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国发2号文和黔党发15号文件精神的颁布,国家加大了对贵州建设的力度,贵安新区的建立,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作重心逐渐下移,社区的工作量也逐渐增加。随着旧城改造工作开展,给社区的建设发展和社会治安维稳工作加了码,社区既要协助有关单位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完成,又要做通辖区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辖区在拆迁过程中无重大过激行为或伤亡事故发生。同时,还要确保无因之而发生的群访、闹访事件。为此,李继英利用开会的时间,了解吃透相关文件精神,回来后向群众广泛的传达,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及要求,如实的向上级和有关单位反映,做到了既维护群众的利益,又完成了上级指派的任务。每天傍晚时分,她总是拖着疲惫的双脚往家赶,此时她身上的背包显得是那样的沉重。作为社区的领头人,她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不甘于低头认输的风格,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坚守着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守护着“五好基层党组织”的金牌,不仅按时按量完成工作,更多时候是超额完成各项工作,在她的努力下,每项工作都得到相关部门的奖励,奖牌更是多不胜数。

  这些都只是李继英同志平凡人生中的一段段小插曲,她不以身体的疾病而病养于家,而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地付出。她总说:心还在,梦就在,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我必将无怨无悔地走下去!这就是她,一个将群众疾苦永放第一位的基层干部,一个让我们大家为之敬佩的基层干部,一位我们居民群众的贴心人,一位我们社区干部的好楷模!

  朱建华:用对党和人民无限的爱、谱写民警光辉

朱建华、男、汉族、37岁、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安顺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合成侦查大队民警

  从警11年来,朱建华同志一直迷恋警察这个神圣而又庄严的职业,无论当巡逻警还是当刑警,不管是查处治安案件还是侦破刑事案件,他都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英勇顽强的果敢精神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服务群众和对敌斗争的第一线,每完成一件事或每一起任务,侦破每一起案件,都有一丝欣慰和愉悦,当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时,都会有一丝丝的自豪感,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工作没有白费。他为安顺公安事业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作以来,由于成绩突出,分别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2012年被评为“我身边的背篼干部”, 2014年2月20日被评为“安顺市十大破案能手”。

  一、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2003年元月朱建华同志正式分配进新组建的安顺市公安局巡逻防暴支队参加工作,当时巡逻防暴支队主要负责安顺市两城区的接处警、社会面的巡逻防控和对街面违法犯罪现行案件的打击,当时的支队人员少、任务繁重,朱建华同志为尽快熟悉环境、完成好工作,徒步将两城区所有的大街小巷全部走遍,尤其对易发案路段的部位及支路全部了然于胸。面对当时火车站和汽车站高发的各类诈骗案件,朱建华同志通过走访群众和提审已抓获犯罪嫌疑人,摸清了各类诈骗手法和犯罪特征点,从而找到了打击诈骗犯罪的关键点,多次成功抓获现行诈骗违法犯罪嫌疑人。通过朱建华同志及同事的蹲守打击,易发案路段的两抢、诈骗效遏制。朱建华同志在初参加工作的头两年就带领同事抓获了各类犯罪嫌疑人500余人。

  二、严打街面“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为持续保持社会治安的稳定,安顺市公安局成立了成立便衣打击队,由于长期从事便衣打击工作,朱建华被指定为便衣打击队的临时负责人。当年4月,朱建华同志带领队员通过近半个月日夜工作,一举打掉了长期横行在西秀区火车站一带抢夺过往旅客金饰的犯罪犯罪团伙,抓获该团伙人员二十余人,破获案件八十余起。2014年5月,为实现对街面两抢一盗案件的快侦快破,有效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市公安局党委在市局刑侦支队内设立合成侦查大队,整合内部科技资源,有效提高犯罪打击效率,朱建华同志再次被指定为临时负责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建华同志带领大队侦查员,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共打掉犯罪团伙16个,其中抢夺1个、抢劫团伙7个,盗窃团伙3个,诈骗团伙4个,强奸、强迫卖淫团伙1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81人,破获案件数110余起,其中抢劫案件22起,抢夺案件35起,诈骗案件14起,盗窃案件37起,强奸、强迫卖淫3起。有效地打击了街面违法犯罪活动,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自参加工作以来,朱建华带领侦查员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700余人,收缴飞抢用摩托车10台、追回被抢金饰数十件、被盗液晶电视一台、各类物资价值数百万元,并打掉多个有影响的犯罪团伙,一是2003年侦破了公安部督办的胡某特大盗抢婴儿团伙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5人,解救被拐卖儿童25人;2008年侦破了王某某特大抢夺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人,涉案金额近百万元;2010年侦破了蔡某特大邮票诈骗团伙,涉案金额110余万元;2011年侦破了全某某抢夺团伙,涉案金额30余万元;2012年侦破了李某抢夺团伙,涉案金额10余万元;2013年侦破了宋某盗窃团伙,16小时内为受害人追回被盗款20万元;2014年侦破了潘某盗窃机动车团伙,盗窃各型面包车、轻型货车及低端轿车50余台。

  三、创新打击模式,有效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一是创立了全时空、全气候条件、全地域的“复合型便衣打击模式”。即在传统便衣打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网上信息化作战和“天网”视频监控,适时开展网上复合作战,将传统的便衣打击工作拓展到虚拟空间同步开展打击,有效提高打击效率。如2012年6月17日来安捐资助学的台湾客人张某在西秀区弘扬路被人冒充警察抢劫,市局党委领导获悉该案后极为重视,要求限期破案。朱建华受领任务后,依托新打击模式仅用2小时即查明嫌疑人身份,66小时内抓获犯罪嫌疑人,破获此案。受害人接到公安机关电话后,迅速返回安顺,称赞祖国大陆警察破案神速,并称赞朱建华是他所见过的最敬职的祖国大陆警察之一!二是进一步拓展传统打击的新战法,创立了“子母追踪打击法”。2011年3月30日,朱建华带领便衣队在嫌疑人李某实施抢劫后,对放风的嫌疑人进行跟踪尾随,在距发案地约300米的一个小巷内将抢劫嫌疑人李某成功抓获,由此破获该地段自2011年一月至三月的系列持刀抢劫案件三十余起,涉案金额近十万元。三是在便衣打击和创新工作模式的同时,对各类流窜型侵财犯罪嫌疑人的关系进行扩展,于2011年元月率先在全省公安特巡警系统内建立流窜型侵财犯罪嫌疑人资料库。根据所建资料库,结合网上作战破获2011年西秀区“4.23” 、“8.13”外币诈骗案件和2011年开发区“3.19”建房补助诈骗案件、向安顺市公安局开发分局刑侦大队提供诈骗退休人员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56名。

  四、创新新警培训机制、无私传授专业技能。朱建华入警以来,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并不断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警务实战中总结提高自己的警务技能和理论水平,结合刑事打击的专业特点和便衣打击的模式、机制先后在省市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调研文章、其中一篇被公安部采用、两篇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调研文章。在提高个人业务素质的同时,在支队领导的指导下,朱建华在队内引进案件讲评机制,由大家对查破的案件进行总结,寻找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高办案质量。朱建华在带领新警执行打击任务时,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新警,让新警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来。朱建华所培训的新警目前已分布于我市三个直属分局和普定、平坝县局,均已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部分民警已走上领导岗位。

  五、自觉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一是始终把群众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在多次执行抢险救灾任务中表现突出。2003年5月,非典疫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肆虐。为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贵州各地都开展了对疫区流动人员的隔离检查工作。面对疫情处置工作,朱建华同志向支队领导主动请缨,每日24小时活跃在车站接疫区流动人员和非典疑似病人隔离处所,直到疫情宣布解除后才从处置一线撤下来。2008年抗击雪凝行动中,朱建华同志始终和同事奋战在第一线,每日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赴两城区多个路段执行撒盐除冰任务,吃住一直在支队,直到雪凝结束后才终于返家休整。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安顺公安决定派出救援力量奔赴灾区实施救援。正在筹备婚礼的朱建华当即和家人商量后就向支队领导主动请缨赶赴灾区救灾,到达灾区后,朱建华同志和同事在支队领导的安排下配合当地警方执行巡逻堵卡任务,每日在40°高温下执行完任务,直到任务完成才返安。二是面对危险挺身而出。2012年2月28日晚上23时,朱建华独自一人经过法院路时,发现三名嫌疑人在南街狗肉王楼下对一名背包女子实施抢夺,随后嫌疑人朝宋官巷逃窜,此时朱建华未顾及自己是孤身一人,以高度的警察职业责任感迅速迎上前拦截,由于现场情况比较复杂,一名嫌疑人趁乱逃脱,其余两名嫌疑人被朱建华成功制服。2000年8月14日,在出警时发生持刀伤人事件,朱建华当即以身作盾护住群众、迎向嫌疑人砍下的菜刀徒手夺刀、制服嫌疑人; 2003年8月13日晚,朱建华在巡逻时发现二名年青人持刀抢劫杀人逃匿,朱建华立即安排另两名便衣民警抓捕危险性较小的嫌疑人叶斌,将抓捕最危险的犯罪嫌疑人留给自己,只身力擒抢劫杀人犯叶勇。围观群众均对孤身擒贼的朱建华赞不绝口,殊不知,这种事在朱建华的身上已不是第一次了。

  大山深处一枝兰

  --紫云县火花乡罗认妹柔肩撑起苦难之家

罗认妹,紫云自治县火花乡龙头村村民。她具有大爱情怀,以德育人,孝老爱亲,勤劳持家,积极营造文明家风、促进社会和谐,赢得广泛赞誉。

  “她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就是男人都难以承受。”龙头村村支部书记余朝文如是说,那时候无数乡邻劝她带着孩子改嫁,但罗认妹始终没有放弃,用她柔弱的肩膀,坚强地挑起了这幅沉重的担子,而且一挑就是13年……

  遭遇不幸 照顾瘫夫十一载

  提起罗认妹,龙头村的乡邻寨老无不竖起拇指。

  罗认妹全家六口人,丈夫韦卫高是乡镇干部,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一双正在读书的儿女,家里的大物小事全靠罗认妹一个人操持,日子过得让人羡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元月,时任紫云自治县达帮乡乡长的韦卫高,开始出现腿麻等症状,后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脊椎肿瘤。尽管有病在身,韦卫高仍旧带病工作,走不动了就改骑摩托车上下班。在带病坚持工作两年半后,韦卫高瘫痪了,从此卧床不起。

  韦卫高这一睡就是11个年头。面对生活无法自理的丈夫,罗认妹每天一把屎一把尿,像照顾孩子一样给他喂饭,为他擦屎端尿,十年如一日。“怕丈夫长期卧床会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丈夫擦洗两、三次。”“洗脸、擦身等任何事她都亲力亲为。饿了,她给端饭;渴了,她给端水……”“伺候她丈夫最难的就是接大便和洗脏内裤,有时她丈夫腹泻,还得一遍遍端、倒、擦、洗;有时大小便失禁,她就得一遍遍换洗床单、被子、垫席。”瘦小的罗认妹话不多,倒是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夸奖个不停。

  罗认妹今年51岁,韦卫高患病时,她才38岁。乡邻寨老好心劝她,让她找个好人家改嫁,别再受罪。罗认妹拒绝了,“卫高在北京读书回来后还看得起我娶我一个农家姑娘为妻,他对我有情;他瘫了,我总不能对他无义吧!”

  孝亲敬老 媳妇堪比亲闺女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一大家子失去了依靠。当时,一双儿女才10来岁,家里有年近花甲、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除了吃饭、穿衣,1个病人、2个老人的生活起居都得靠她来张罗。看着成天以泪洗面的公公婆婆,罗认妹强忍心中的痛楚安慰道:“卫高不行了,还有我呢!”从此,全家的重担落在了罗认妹柔弱的肩膀上。

  “农忙期间抢收抢种、打田栽秧全靠她一个人,一天农活忙下来,累得精疲力竭的她,既要服侍瘫痪在床的丈夫、照顾年迈的公婆,还要攒钱供一双儿女读书。”村支书余朝文如是说,罗认妹硬是用她柔弱的肩膀,托起了一个家。

  2009年5月,卧床11年的丈夫韦卫高撒手人寰。临终前,意识清醒的韦卫高只说了一句话:这辈子对不起罗认妹。祸不单行,同年9月,81岁的公公也病逝家中。接连痛失两个亲人的罗认妹,在悲痛中安慰着婆婆:“这个家有我呢!”

  罗认妹的婆婆今年81岁高龄,虽说耳聪目明,但由于多年风湿骨病的困扰,已不能下地干活。“一家人都指望她,没有她这个家早就散了。”婆婆提到罗认妹时眼含热泪说到。罗认妹身体也不好,腿脚经常痛,一个人既要打理农活,又要料理家务,还要服侍年迈的她。老人深受感动,逢人便夸赞罗认妹:“媳妇比女儿还孝顺。”

  人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可81岁的婆婆和罗认妹从未红过脸,吵过嘴。“这些年,罗认妹没有置办过新衣裳,却为婆婆买了好几件。”“为了让婆婆不吃馊菜,罗认妹花1000多块钱专门买了个冰箱,这也是她家里最值钱的家什。”“帮婆婆洗衣服,为婆婆做饭菜,每天早晚用热水帮婆婆洗烫。”在村主任余登亮看来,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再遭不测 儿子患病母担忧

  儿子韦磊是罗认妹一生最大的希望和寄托。今年24岁的韦磊,就读于贵阳铁路高级技工学校。这些年,为了让儿子圆满完成学业,罗认妹拼命干活,养猪养牛种粮食,每年变卖粮食等为儿子筹集学费。

  懂事的小磊不忍心看着母亲一个人吃苦,每年假期都留在贵阳,打工挣钱开支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2年8月,小磊腰杆疼痛到医院检查,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椎炎。得知这一噩耗,罗认妹懵了,罗认妹一阵心痛后打起精神,拼命干活筹钱给儿子治病。为了不让婆婆伤心,罗认妹向婆婆隐瞒了儿子的病情。

  “听说强直性脊椎炎致残率高,必须及早治疗,可我现在才凑得3000块钱。”说起儿子的病情,罗认妹难得地红了眼眶,小磊靠自己打工的收入购买药物控制病情。“希望好心人能拉我这娃娃一把!”罗认妹说,小磊的病情是她心中最大的一块心病。

  走进罗认妹的家,刚放下犁头的她背起2岁多的外孙女,在厨房里又忙开了。忙着给婆婆做饭,忙着为猪备食……

  “罗认妹不仅将自己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还经常热心帮助乡亲。邻里吵架,罗认妹总主动劝和。”邻居韦大爷说,邻里哪家有个红白喜事,罗认妹主动搭手,忙前忙后,哪怕是丈夫瘫痪期间也不例外。

  去年双抢,每日气温高达39度,罗认妹在自家田里栽田、插秧,晚上回来便中了暑。当天晚上,邻居找上门来希望罗认妹第二天能帮忙插秧,罗认妹当即答应了。婆婆劝她第二天不要去就在家休息,但第二天一大早,罗认妹不顾身体抱恙去帮邻居:“做人要讲信用,别人请我帮忙是信任我,我要是临时不去,这么大热的天他们去哪找人?这不是难为人家吗?”

  罗认妹,一个朴实的女人,却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故事。10多年来,她有过痛苦,想过离开,但却没有放弃;10多年来,生活把这个柔弱的女人,磨砺成了一个4口之家的“顶梁柱”!这位朴实的布依族妇女没有太多的话语,相反却显得有些羞涩。当问她有什么想法时,她淡淡的回了一句:“没有,只想照顾好家庭。”

  农家女罗认妹,恰如空谷幽兰,幽香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