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腐臭恶心的垃圾打交道的文元春
安顺环卫系统传出喜讯,环卫工文元春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安顺环卫战线职工争了光。获得国家级荣誉的文元春,回到工作岗位上会有什么变化?昨日,记者走近文元春,这个“全国先进”敬业的工作态度与朴实的言语让人感动。
他每天平均吊装垃圾三四十吨
毗邻安平街教师小区的安平街垃圾转运站是50岁的环卫工文元春工作10年的地方。文元春是转运站的行车操作工,保障垃圾及时倾倒、转运是他的职责。昨日上午10时,记者在转运站找到文元春时,身材瘦小的他正在转运站内忙不停地或吊装垃圾集装箱,或指挥垃圾收集车倾倒垃圾,或挥动着扫帚把倾倒在集装箱边的垃圾清扫进箱。为能多装些垃圾,发挥集装箱最大功用,他顾不得垃圾的脏臭,不时跳进集装箱中用脚把垃圾踩紧踏实。
文元春告诉记者,他每天凌晨4点25分就得起床,从北菜园巷的家中走到垃圾转运站,凌晨5点就得接待前来倾倒垃圾的车辆,“我从凌晨5点一般要干到下午1点左右才能休息,回家吃饭后,下午3点回来要干到五六点钟。我每天大概要工作10个小时,平均吊装垃圾三四十吨。”
他与垃圾打了27年交道
1988年,文元春进入西秀区环卫处工作,27年来,他都在基层一线与垃圾打交道。他当过清扫工人,所负责清扫的街道连年评为“卫生街”;他还是个热心人,常常在完成自己负责路段的清扫后,又去帮助别人,遇到其他环卫工生病或家里有事,他就顶上去;每逢除夕之夜,他会让来自农村的同事先回家与家人团聚,自己则叫上妻子,帮助同事清扫路段。
工作27年来,他没有休过一次病假,更没请过一次事假。2005年,他因工伤,领导有意调整他从事管理工作,可他不愿为单位增添麻烦,自学并取得行车操作证书,当上行车操作工。行车操作又脏又累,每天凌晨5点到岗,一直要等到辖区内所有垃圾运送过来完成压缩任务才能缓一口气。遇到垃圾量大时,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经常饿着肚子工作。
文元春平凡普通的工作,为安顺的环卫事业作出了贡献,1998年,他被省建设厅评为“贵州省环卫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与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而今年“五一”前,经贵州省总工会推荐评选,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
他每天像个“老黄牛”默默干活
在采访文元春过程中,他总是很忙。环卫职工张师傅说,文元春虽然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可每天仍像“老黄牛”一样默默无闻工作,“在他身上,让人看到了环卫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精神!”
采访一直断断续续进行。回忆起上月28日在北京参加表彰会的情景,文元春说:“在人民大会堂,能与来自全国的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相聚,能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等,心情真的很激动。作为代表安顺出席表彰会的4个劳模与先进工作者之一,我会珍惜这份荣誉,更加踏实认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