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元春:把环卫事业当家事的“全国劳模”


水洞街是安顺一条幽深的老街。那沧桑陈旧的木瓦房,那斑驳风化的石围墙,那悠悠传来的教堂颂经声,都能让人感知老街的古老与久远。

  每天凌晨4时,水洞街29号院的一户人家准时亮起电灯。这户人家是水洞街常年亮灯最早的。不久,一个身形瘦小、穿戴着桔红色背心、帽子的男子轻轻关了房门,行走上街头。街边昏黄的路灯把男子的身影拉得很长,映衬得老街更加寂寥。

  男子名叫文元春,今年51岁,是西秀区城管局环卫处华西环卫所一名环卫工。他早早出门,是为了赶到太平小区垃圾收集站去工作,每天有二三十吨垃圾等着他去压缩处理。

文元春正专心操作垃圾压缩机

  “老环卫”的一天

  文元春凌晨4时30分从家里出门,通常要走半小时的路才到达垃圾收集站。春夏秋冬,他每天都是步行;下雨雪凝,他从不会迟到。

  5时正,到了垃圾收集站的文元春第一件紧要之事就是打开垃圾压缩机,让机器预热,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垃圾转运高峰。

  5时20分,一名环卫工用三轮车载着凌晨班收运的第一车垃圾到来。文元春赶紧上前,帮着环卫工把车斗内的垃圾倾倒进垃圾压缩机里,然后按动按键,徐徐把垃圾压缩进集装箱内。

  一车车垃圾陆续运载而来,文元春忙得不停。虽是冬季,他额头上冒出了汗珠,抬手抹了一把,他又指挥着下一辆垃圾车小心倾倒着垃圾。待垃圾装满集装箱后,他则认真地招呼着集装车驾驶员把集装箱吊装离开。

  时至中午,前来倾倒垃圾的车辆才渐渐减少。这时,文元春拿起扫帚,打扫着抛洒在压缩机旁的垃圾,并用水管冲洗着地面、墙体。如果站里不是安装着垃圾压缩机,人们根本想象不出这样干净的地方会是一处专门压缩处理垃圾的场所。

  随后,按照要求,文元春开始喷施药物。药物每天都不同,或除臭或灭鼠或灭蚊虫,目的是让垃圾收集站环境更加卫生。

  干完所有的活,时间已接近下午1时,匆匆赶回家中,文元春早餐午餐并在一次吃。休息半小时后,他瘦削的身影又奔波在上班的路途。

  下午2时30分,文元春继续压缩处理运来的一车车垃圾。他操作压缩机神情还是那么专注,配合集装车驾驶员吊装还是那么默契,清扫抛洒在地上的垃圾还是那么认真,冲洗场地与墙体还是那么细致。

  下午5时许,每天三集装箱近三十吨的垃圾压缩吊装完毕,文元春当天的工作才算结束。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时,天空已拉上黑色的帷幕。

  此刻,就着家中鹅黄的灯光,文春元才能放松地边与家人吃饭边聊天,感受冬日里家的温暖。

  晚上10时左右,劳累困乏的文元春进入梦乡。梦乡里不时会出现他从事环卫工作28年的过往与经历……

  选择环卫职业,只因孝义与担当

  文元春生长在一个大家庭。1978年父亲去世时,他刚小学毕业。每天看着母亲到火车站帮人洗麻袋挣钱来养活八个儿女,作为家中老四的文元春非常心疼,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想办法减轻母亲负担。

  初中毕业后,一是因为家贫无力供读,二是他想挣钱贴补家用,文元春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初涉社会的几年,他摆过地摊,干过临时工,守过仓库。当时,他就认准一个理,自己长大了,不能再让母亲那么辛苦了。

  1988年6月,一位朋友介绍文元春从事环卫工。当母亲知道儿子将选择又脏又累的环卫工作为职业时,坚决不同意。老人担心身高不足1.6米的文元春吃不了这份苦。可想到环卫工工作比较稳定,每月能有固定的收入交到母亲手里,多少可分担一份家庭责任,执拗的文元春义无反顾干起了环卫工作。

  金匮街(原人民路)、白虹路是文元春刚从事环卫工时清扫、保洁的路段。每天凌晨3时,文元春就得起床,然后开始清扫数百米长的路段,之后拖着垃圾车挨家挨户摇铃收集垃圾,随后拖运到李家花园倾倒运走。忙碌下来,时间很快就到了中午。回家简单吃了饭,从下午2时又要保洁、清扫、清运到5时。

  “那时垃圾真的多,春夏秋季一般每天可运七车垃圾,冬天因为家家户户燃煤取暖,最多时我一天运过二十一车垃圾,每车重达六七百斤。”时至今日,文元春仍清楚记得当时工作的艰辛。

  因为选择从事环卫工是出于孝义与分担家庭责任,文元春从来不因为自己是环卫工而感觉低人一等,“我是靠自己力气堂堂正正挣钱吃饭,做环卫工没什么丢人的!”

他像“老黄牛”一般的敬业

  在金匮街、白虹路从事清扫、清运工作,文元春一干就是十四年。十四年中,他只休息过两天,而这两天却是因为工伤。

  2000年1月11日清晨,路上出现雪凝,文元春从汉马桥旁通过时,因为路滑,他无法驾驭沉重的垃圾车,摔倒在垃圾车下,左脚被崴伤,顿时肿了。

  此时,文元春咬着牙忍着剧痛爬了起来,坚持着把垃圾运到转运点。下午,他仍带伤坚持着上班。当他一瘸一拐地下班回家时,母亲发现了他的伤情,心疼不已,为他请了假。

  都说伤筯动骨要休息一百天,可才休息两天,文元春放不下自己的工作,跛着腿又出现在金匮街、白虹路上。仅仅两天没人清扫、清运垃圾,他所负责的卫生辖区垃圾成堆。为让居民们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他急切地动员家人来帮他突击清扫、清运垃圾。

  每年过年时,家家户户沉浸在热闹的年节气氛中,而文元春在匆匆吃了年夜饭后,6时30分就得出门清扫、清运垃圾,直到第二天凌晨5时才结束工作回家。

  因为热爱着环卫工作,因为执着与敬业,他所负责清扫、清运的街道年年被评为“卫生街”。

  2005年10月,文元春被调离清扫、清运岗位,通过自学,他成功获得桁车操作技术资格证书,转岗成为桁车操作员。他相继在图书路、市东路、安平街垃圾转运站从事桁车操作,负责垃圾集装箱的吊装转运。

  2006年,文元春从大年三十晚上6时30分开始连续吊装垃圾集装箱,至初一上午7时才稍微轻松一下,可他不敢回家休息,生怕躺上床就呼呼沉睡不起,可紧接而来的垃圾还得吊装处理。为让自己保持清醒,他跑到虹山湖畔,任由寒风吹拂着自己。一个多小时后,他又赶回图书路垃圾转运站,投入紧张的垃圾吊装中。

  在从事桁车操作员十年中,文元春的每个春节或是环卫大检查时都是在垃圾转运站中度过的。他像“老黄牛”一样的忘我地工作,以致忙得无法回家吃饭。他的家人知道他工作很忙,常常主动把饭菜送到垃圾转运站来。

  因为职业习惯,文元春见到街头、路边出现垃圾,总会条件反射般地上前捡拾起。垃圾转运车驾驶员魏金平说:“我不止一次发现,老文上班或下班途中,只要看见路上有垃圾,就一定要把它捡拾起扔到果皮箱中。老文的敬业爱岗意识真是透进他的骨子里了。”

  助人为乐的热心人

  文元春从干上环卫工不久,就当上环卫班长。身为班长,他是个热心人,常常在完成自己负责路段的清扫、保洁后,又去帮助别人。遇到班里环卫工生病或家里有事,他就顶上去;每逢除夕之夜,他会让来自农村的同事先回家与家人团聚,自己则叫上妻子一起出门,默默地帮助同事清扫着。

  在任班长的年岁中,文元春每年要帮同事拖运垃圾达两百余车。当人们对他的热心表示不解时,他只是淡淡一笑:“我母亲常说‘力气使了力气在’,能帮助别人就尽量帮吧!”

  而在与金匮街、白虹路老住户打交道过程中,文元春总是竭尽所能地帮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倾倒垃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他因此赢得人们的好评。逢年过节,一些老人会为文元春送上些水果、糍粑等表示心意。

  “全国劳模”把环卫事业当成家事来做

  多年艰辛繁重的环卫工作,让文元春双手长满厚厚的老茧,但他从不后悔,因为他感觉自己的付出能换来千家万户与城市的整洁,再苦再累也值得。

  文元春平凡普通的工作,为安顺的环卫事业做出了贡献,1998年,他被省建设厅评为“贵州省环卫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人事部与建设部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而2015年,经贵州省总工会推荐评选,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回忆起在北京参加表彰会的情景,文元春说:“在人民大会堂,能与来自全国的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相聚,能见到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情真的很激动。作为代表安顺出席表彰会的4个劳模与先进工作者之一,我会珍惜这份荣誉,更加踏实认真地工作。”

  文元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有着众多荣誉,可他不骄不躁,始终如平常一样敬业的工作。他的敬业爱岗,感染了他的两个妹妹与妻子,三人先后干上了环卫工。他的五妹因工作突出,曾被评为西秀区“优秀环卫工”。

  如今,在安平街垃圾转运站重新改造后的太平小区垃圾收集站,文元春默默地工作着。空闲时,他总会把垃圾收集站大院与通道打扫干净,保持着全站内外的洁净。

  让文元春颇感歉疚的是,工作这么多年,一直没好好陪母亲过个团圆年,为老人好好庆个生,也因为没有好好陪伴儿子,如今上了大学的儿子回到家中与他找不到更多的话说。文元春说:“我想有机会弥补这份亲情的缺憾。”

  当问到28年来为何能始终如一的敬业爱岗,文元春,这位热爱家乡的“老安顺”说:“因为我是把环卫事业当成家事一样来做,当然就会热爱这份工作并为之付出。”(黔中早报记者 梁惠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