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爱如兰:走近“警察妈妈”韦兰和她的孩子们


安顺镇宁,这个因孕育了黄果树瀑布而美誉天下的“瀑乡”,近日又因“警察妈妈”韦兰的爱心故事成为新闻主角。镇宁自治县城关镇派出所的普通女警韦兰,工作之余倾心关爱帮扶16位留守、困境儿童,不仅给了他们生活学习上的物质帮助,更如阳光雨露般温热和滋润着孩子们原本冰凉晦暗的心灵;不仅自己无悔付出,还影响、带动着数十名80后、90后同事致力爱心行动,重新定位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韦兰和她的伙伴们,用积水成渊式的默默坚守,无声地诠释着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道德至理——
  初夏的白马村,草木葱茏,绿树成荫。这个距镇宁县城仅10分钟车程的村子,与著名的黄果树瀑布有着紧密的关联:村子边上的白马水库,正是瀑布水量调控的中枢。
  小蕊,这个差点被接连生了三个女儿的父母投入白马水库的小女孩的家,就在水库边的斜坡上。
  “小心,有狗。”韦兰拾起一根树枝,领着记者向坡上爬去。
  听得出,对于这里韦兰已经相当熟悉。事实上,这位镇宁自治县公安局城关镇派出所的社区民警、被媒体昵称为有16个娃娃的“警察妈妈”,韦兰对于每一名“孩子”的家境家况都了如指掌。
  因为她已不知多少次踏访过这些地方,因为她的心牵挂着、留驻着这些地方。
坚持:16个孩子1个“妈”
  这次来小蕊家正赶上“六一”节前,韦兰特地带上一斤肉、五斤排骨,还买了些零食和糖果。
  院子里,5岁的小蕊紧紧抱着太奶奶的腰,头埋在她怀里,拿眼睛偷偷的看。太奶奶85岁高龄了,瘦小而年迈。小蕊的两个姐姐在学校上学,要周五下午才回来。
  “她家基本没怎么吃过肉,所以每次来,都给她们买点肉来。”韦兰说。放下东西,韦兰径直转过头,和闻讯赶过来的白马村村主任罗艳商量起小蕊读书的事儿。
  小蕊还不会讲汉话,只会讲布依话,今年9月份到该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韦兰和小蕊的缘分,不折不扣是个偶然。
  去年,村主任罗艳来到城关派出所给小蕊办户口,但既没有小蕊父母的结婚证,也没有准生证,根本无法办理。为了让孩子能办上户口,去年7月9日,身为社区民警的韦兰和几位同事来到白马村核实了解情况。
  所闻所见让韦兰们着实吃了一惊:4年前,重男轻女的父亲离家打工,至今音讯全无。母亲改嫁他乡,丢下3个女儿和85岁的太奶奶相依为命,当时小蕊才8个月大。
  房屋后的山坡松松垮垮的,随时有滑坡的迹象。屋顶的木梁已经被蛀虫吃空,外面下大雨,家中就下小雨。除了简单的灶具,家中没有一样象样的家俱。因为没有劳动力,田地全丢荒了,4老少就靠上山挖野菜生活。小蕊3姐妹胡乱披了些破烂衣服,头发焦黄。
  老的老小的小,家徒四壁,哽咽的讲述,无助的眼神,每一样都深深地刺痛着韦兰们的心。
  “回到车上,我们几个都哭得稀里哗啦的!”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韦兰痛感仍在,“确确实实动了情,一想到就特别难过。”
   回程的路上,大家商量着,一定得想想办法帮助这3个可怜的娃娃。
   从那以后,白马村仿佛是一条看不见的线,成了韦兰心中时时的牵挂。只要有空,她就会邀约起几个同事,一起去看望小蕊她们。每次去,韦兰既要张罗他们的衣食住行情况,又要操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俨然一个母亲样。
  在韦兰的助推下,去年村里面为3个孩子办理了低保。2015年9月,她联系上了一家公益组织,通过这家聚爱公益组织,每月500元定期资助小蕊的两个姐姐读书。至今年5月,聚爱公益组织已经资助了4000元钱。
  让韦兰没有料到的事情是,这次与小蕊家的结缘就像打开了一个闸门,被爱心自然地裹夹着,不知不觉越走越深。“说不清楚,总之就是看不得孩子困苦糜顿,只要还有点精力和时间,一看见就忍不住要问问、要帮帮。”韦兰说她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坚持中,又有13个像小蕊姐妹这样的孩子与韦兰结缘,进入了韦兰的关爱视界。16个娃娃中,有留守儿童,有贫困家庭的儿童,也有被收戒吸毒人员家庭的特殊儿童。
  献爱心不是一句话。关爱、慰问、帮扶,哪一样都需要付出时间、金钱和精力。派出所社区民警的本职工作需要履职尽责,自己才3岁的女儿也需要照顾关心,16个“孩子”需要过问关注,这几年来,韦兰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搭了上去。错不开时间时,就央请同事、当地干部轮流着去,实在没辙时,就留下电话,告诉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需要帮助时随时可以打。所以这几年来,韦兰的手机从未主动关过机。
  “家里老人、爱人都很支持我,也多亏了这样,虽然每天都很忙,很疲惫,但我还能扛得住。”韦兰说。
   短发、瘦削,快人快语,记者眼前的韦兰很利落。认识韦兰的人都知道她是男孩子性格:在警校时,她拿过全校散打冠军;在公安局,她干过刑侦、守过尸体;在派出所,她收集情报、深入社区……
  连她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她竟会以母爱的名义被世人记住。
转变:撑起现实的伞,更亮起心灵的窗
  16个孩子,16个故事。
  小乐、小雨和小西是3姐弟,他们的父亲1999年就开始吸毒,多次被公安机关强戒。母亲2005年开始吸毒,平时就去小卖部偷点吃的来养活她3个娃娃,去年被收戒后,3个娃娃就被送到了福利院。
  “没户口,没学籍,还欠了私立学校五千块钱,老师来家访时,她妈到处躲,哄着老师满城绕。”说起刚接触时的情景,韦兰还历历在目。
   在韦兰的关心下,3姐弟不但在福利院安定下来,还顺利解决了就学问题,隔三差五还有韦兰和同事们去关心看望。

韦兰给福利院的孩子带来了书和画笔

  小非、小梅两兄妹,父母是云南人,自己生娃娃拿去卖。在一次打拐专项行动中,他们父母被抓获,现在等着云南那边的法院判决。小非快8岁了,之前也没户口,读不了书,韦兰他们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总算给他解决了。
  城关镇果寨村的贫困家庭曾家,兄妹4人,因属超生,无法享受低保,最小的才6岁,大儿子20岁,因有智障,只能做点简单的活。韦兰和派出所的同事多次联系残联,硬是给他“磨来”了一份按摩的工作,让他自食其力。
  六马镇的学生小杰,成绩优秀,但因其父过世,母亲有智障,家庭困难没钱读书,辍学回家了。去年9月,韦兰和同事们听说后,驱车几个小时,又走了几公里山路,硬是找到小杰家,告诉他只要好好去上学,每月资助他300元钱生活费,如考上大学就资助到底。同年10月8日,满心欢喜和感激的小杰带着韦兰们准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重新回到校园。
  正是韦兰和同事们的真心付出,为一个个困顿的孩子建起了道义的家、撑起了温暖的伞。但更为深层次的是,这种真诚爱心,让这些孩子因残酷现实变得自闭、孤僻甚至扭曲的心灵照进了阳光,渐渐地重归正途。
  5岁的小蕊怕见生人。刚开始时无论怎样叫她,她都默然着。“现在来看她,就抱我大腿,和她玩一阵子,她就会摸我头发,她最强的感情表达就是摸我的头摸我的脸。”韦兰比划着,“有一次她还突然间亲过我一口的勒!”
  小乐姐弟有着很强的暴力倾向。13岁的小乐虽然个子高,但却只是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此前,她在学校是一霸,骂学生、骂老师,还骂福利院的阿姨。从来不和人多话。老二小雨有点调皮,刚进福利院时,福利院的娃娃,不管大的小的,他揪过来就打。
  刚接触小乐时,她很抵触,不和韦兰讲话,只在纸条上写她的名字。后来经常去看她,和她讲话,对她笑,她才慢慢地不再提防了。一看到韦兰,她喊一声“孃孃”,一蹦一跳地就过来了,跟在她身边,像个小保镖。
  有一天,韦兰去福利院联系事情,看到小乐从外面回来,3岁的小西就跑过去抱住姐姐,嘴里喊着“妈妈”,姐弟俩亲热得很。看得韦兰和一旁的老师们眼泪都下来了。
  “圣诞节那天,我们去办事,小乐看见我们,跑过来,居然送了个圣诞苹果给我,呵呵,还是包装好的。”说起小乐的转变,城关派出所所长孙庆恒甚为感慨。
  平时,韦兰不仅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还总是记得教他们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给小乐姐弟说要宽厚待人,要有感恩的心。给曾家兄妹说现在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了,要和同学好好相处,要好好学习。给小蕊的两个读书的姐姐说,要随时把家里打扫干净一点,不要总是脏兮兮乱七八糟的……耐心和悉心的说服与劝导,逐步让孩子们走出了敌视、偏执、自私、自闭的心灵泥淖,变得开朗起来,有生气起来。
  “孃孃,你吃饭了吗?身体好点没?”韦兰给记者看小蕊两个姐姐得知她最近生病了,发来的这条短信。
  “看着以前不懂得表达关心的两姐妹,现在竟会主动发来这样的短信,说实在的,我心里暖暖的。心态正了,他们的人生就正了。”
   韦兰说这话时,记者分明能看见她眼睛潮红。
感召:爱心在更深更远的地方传递
  “我的真实感受是,我只是尽到了一个基层民警的职责,本着一个正常人的良知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所里所有同事都热心公益,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份子。”韦兰这样自我评价。

“青年服务队”队员们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包饺子

      2013年,镇宁县城关派出所为了在青年干警中树立责任心、传递正能量,成立了“青年服务队”,所里80名年轻干警都是队员,在团总支书记陈雷的带领下开始策划各种公益活动。

  “韦兰在这个团队里一直很突出,因为她心细、踏实,总是从心里面去关心这些娃娃。”孙庆恒所长告诉记者。
   2015年8月,也就是在结缘小蕊姐妹后不久,韦兰发起成立了“爱心基金”,动员派出所全体民警捐款,通过实地考察后,捐给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和贫困生。
  “可以说,韦兰牵头的这个举动更强化了‘青年服务队’的功能,让公益服务的理念更具体、更落地,也更有效地带动了一大批80后、90后的年轻干警。”孙庆恒说。
   干警李林说,去小乐家时,感触特别深。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他,清楚地记得儿时那深深的自卑感,就感觉必须和兰姐一道为他们做点事情。
  “每次兰姐一喊,我就去了。”农村出来的协警刘权,经常帮着韦兰提点重物,“做这个事情并非是一天两天的,是细水长流。都说我们80后、90后是非主流,看到兰姐发自内心的积极能量,不做点什么都愧对这个职业。”
  “做成习惯了,不会觉得是专门去做好事。刚去做时还照点照片,留个纪念,现在连照片都不照了。”案件组民警龚力说,“都是年轻人,休息时大家在一起踢球、打篮球,之后会商量着去寨子看一下。刚开始,还商量一下几号去,后来都不用记了,一到那天自然而然就去了。”
  “我感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批批新干警来后,又自然加入、同化,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一位刚刚经历了“新警”阶段的民警说。
  韦兰牵头的爱心行动在更大的范围内传递开来:
  不但所里同事自发捐款捐物、抽出时间帮助这些孩子,甚至安顺市公安局也参与进来,局领导不仅个人分别捐款1000元,还下拨了两万元经费。
  小乐曾经就读的学校,在听完韦兰的表述和请求后,主动减免了小乐此前欠下的几千元学杂费。
  一家名叫“聚爱”的公益组织,在得知韦兰的故事后,主动承诺每月定期资助500元,供小蕊的两个姐姐读书。
  去年9月,白马村的欢欢以高分被兰州大学录取,但因家境窘迫付不起学费。在韦兰的牵线搭桥下,镇宁县公安局通过捐款等办法筹集了1万元助学金,圆了欢欢的大学梦。就在采访前两天,欢欢和韦兰通了电话,得知小蕊的两个姐姐数学不太跟得上,她表示暑假一定回来给她们补补课。
  “没有韦兰阿姨和警察叔叔们的帮助,我读不了大学。我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力所能及帮助别人。”电话那头,欢欢的话说得很真诚。
  “我们的工作没停,随时在寻找更多需要帮助的娃娃。我真希望有一天我们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孩子了,因为那样的话,说明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得很好。”这是韦兰最大的梦想。
大爱如兰,香馥萦怀。)
评论

  青春 在拓荒播爱中飞扬

   我们想要获得一个什么样的青春?我们想要描摹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先哲在前,后贤继之,我们更多的普通人裹夹在中间,但无一例外地都在求索属于自己的答案。
  韦兰,这位30岁的布依族女警,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默默付出、踏踏实实的行动,选择了让青春人生在播撒爱心中飞扬。
  16个留守、困境儿童,走不尽的沟壑山谷,成百上千个日夜牵挂,甚至细微如柴米油盐,韦兰之爱,爱在博大,韦兰之美,美在善良,韦兰之贵,贵在真挚。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中孔子这样憧憬社会的博爱精神和分享意识。《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而提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此升华为一个德行高尚、成功人生的必具要义,共同建构起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理想和社会伦理的核心层面。韦兰倾尽一己之力,播爱僻壤偏荒,牵挂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困苦,正是这种美德的现实诠释和传承,提升的是整个社会的温度。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期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共产党员的价值目标和严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何为友善?就是强调要在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和睦友好。正是在这种倡导下,中华大地涌现出数十万家慈善组织、6500多万扶危济困志愿者,每年汇聚约1000亿元社会捐赠,关爱着成千上万的困难同胞,成为支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韦兰不仅助贫,而且扶志,不仅物质帮助,而且用无私母爱润泽弱幼心灵,无疑是其中的当然代表,一言一行无愧于党员称号,无愧于时代楷模。

   更让人欣喜的是,韦兰扎根基层、无私无悔的爱心行动,正形成一波波不断外延的正能量,感召、影响、吸附、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身边的同事参与进来了,素不相识的热心人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了,曾经的帮扶对象在稍具能力后也主动反哺回来了,一个人的爱心坚守正进化成一个群体的价值认同,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韦兰起式的播爱之网织得更密、编得更宽、筑得更牢。

  心在哪里,感动就在哪里;爱在哪里,温暖就在哪里;善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大爱如兰,这种青春飞扬的方式注定会刻穿时空,引人仰视。(执笔/欧阳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