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于奉献 敢于担当——记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基层干部”韦成刚


7月1日上午,韦成刚和同事们一起收看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直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太振奋人心了,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像总书记说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是要求我们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时刻记住自己党员的身份和肩上的责任,做好一个党员该做的事情。”

     从2000年8月入党的那天起,韦成刚就要求自己:党员就要有党员的样子,要起带头作用。从那时起,韦成刚就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何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997年,韦成刚当上了紫云自治县松山镇同心村的团支部书记,他带领着乡亲们修了7公里的沙石路,从此同心村与外界联系不再是山间小路。

  2003年,韦成刚任同心村科技副主任,在同心村大力发展杂交油菜、烤烟、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摸索推广稻田养鱼和二元杂交母猪养殖,成了麻山腹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04年,当上村委副书记的韦成刚组建乡村图书室,让村民阅读科技资料和创业书籍。同时,传授他们养猪、养鱼、养鸭、种植早熟蔬菜的技术和经验,让手握锄头把的乡亲逐步掌握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2010年,韦成刚进入紫云县松山供电所工作,他在三个月时间里“啃”完《电工基础》《低压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等业务书籍,半年内在心里画出所负责的8个行政村、49个村民小组、1332户村民的居住地图,方便为老百姓提供电力服务。

  在同心村,打边河将村庄一分为二。枯水期的打边河,几乎干涸,在浅滩垫上几块大石头就能趟河而过。但每年5月到10月汛期,河水暴涨,最高可超4米,宽近20米,阻断了村民进出的路,更阻断了同心村发展的路。

  建一座桥,是多少年来同心村村民们的愿望。

  2015年,韦成刚拿出所有积蓄,他要为村子修一座桥。2015年4月,宽4米、高5.2米、跨度33米的钢筋混凝土桥墩修好了,小桥初具雏形,但韦成刚筹集的钱也全部用完了,机器停止了作业。

  打边河上终于建了桥,虽然还没完工,只是个“半成品”,但背着书包的孩子们可以蹦蹦跳跳地过桥了。

  今年3月,一条题为“为小桥添块砖”的微信在朋友圈和微博中转发开来,韦成刚感恩乡亲、回报家乡的修桥善举得到一片点赞,网友纷纷呼吁众筹帮忙“圆梦”,一个月不到就筹集到11万多的爱心款。在社会各方的帮助下,一座宽4米、高5.2米、跨度33米的钢筋混凝土桥修建好了。

  6月14日晚上8:00开始,紫云县境内12个乡(镇)受大暴雨影响,造成了不同程度受灾。大面积农作物被淹,多处山体滑坡,公路沿线多点塌方,河水大幅上涨,多栋房屋倒塌,部分区域电力、交通、通讯中断,数十户农户被积水围困。

  6月15日早上,强降雨仍在继续,家住松山镇同心村的韦小路和她的同学结着伴,走过同心桥,上学去了。“以前遇到这样的天气,全村的交通都是中断的,外面的人别想进来,村里的人别想出去,因为没有桥。”村主任杨胜方告诉采访人员。

  同心桥修好了,同心村村民的进出之路有了,发展之路也被接通了。

  以前因为没有桥,河水阻隔交通,同心村的产业发展不起来。人们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全村1384人,其中贫困人口451人,2015年的人均纯收入仅2750元。

  “桥修好了,309省道改为国道也将动工,对外运输的路也通了。下一步我们马上要成立村级合作社,种植2000亩的冰脆李、蜂糖李等精品水果,再依托打边河和同心村的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杨胜方说,村支两委已经开始谋划产业发展,2020年同步小康,同心村坚决不落后。

  在松山供电所,“劳模韦成刚电商服务站”暨扶贫工作站成立。“快来看!下单了,下单了,就有60个鸡蛋和20斤红心薯,价值100多元呢!”5月24日上午9点,服务站的管理员余婷接到了电商服务站的第一份订单,开始了“互联网+扶贫”的新路子探索。

  “目前,我们电商平台上架的山货有土鸡蛋、冰翠李、红心薯和手工民族服饰等4种,货源主要来自松山镇各村村民家中种植或生产的,质量都有保证。”韦成刚告诉采访人员,电商服务站是由供电部门和电商平台达成合作协议,帮助村民销售当地土特产和购买农资,同时把该站打造成一个试点和样板,积累农村电商扶贫经验,以便后期推广。

  “在当前开展大扶贫战略的背景下,韦成刚的事迹,他这种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这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实际行动,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所有党员干部,他给了我们去拼去闯的力量,给了我们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天勇说。

乐于奉献 敢于担当——记全国劳动模范、“最美基层干部”韦成刚